千年花梨木做桌子 开出48万高价

  河南商报(微博)记者 李雅静

  来自泰国的椰子糖、津巴布韦的工艺品、缅甸的翡翠……昨日开幕的第十七届郑交会上,这些“洋货”让人爱不释手。

  尽管郑交会影响越来越大,但多个参展商认为,郑交会想有所作为,必须在专字上下工夫,因为只有老百姓的“赶会”和看热闹,吸引不了采购商。

  看点

  最老花梨木:

  年纪一两千年,要价48万

  此次郑交会为期3天,虽然昨天并非双休日,依然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逛街”。

  在泰国的清迈商会展区,一根巨大的木头吸引了诸多人的目光。“这是什么材质?卖不卖?”一位中年男人问。

  “这是花梨木,已经有一两千年。如果想买的话,48万!”老板介绍说。

  反思

  参展商认为郑交会用力太均匀,应培养专业展会

  自创办以来,郑交会已经举办16届。其间,总有参展商和媒体质疑:展会特色不够鲜明,像个“大杂烩”。

  昨日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参展商,他们对郑交会也持同样观点。

  “似乎每年的主题都在变,影响力不如专业展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渔具商说,廊坊每年会举办专业的渔具展,渔具虽然是个小行业,却也能吸引20多万人过来。“郑州地处中原,有很好的地理优势和交通优势,应该主打一两个大行业,做大做精。”

  在这位渔具商看来,来再多的人也没有用,如果不是采购商,而是市民逛大街,生意肯定不好做。

  郑州本地一家电子公司的郭姓负责人表示:“郑交会的规模越来越大,但用力太均匀,各种门类都有,却没有做大、做专。”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