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国强:特色专题拍卖引导艺术市场收藏风向
编者按:北京匡时2011夏季艺术品拍卖会预展9月12日在北京亚洲大酒店拉开帷幕。北京匡时精心为各位藏家和艺术爱好者准备了一场艺术盛宴,九大专场2600余件拍品首次亮相,更有日本私人美术馆藏、新兴木刻、古美术文献等诸多特色专题,引人瞩目。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先生表示:“此次夏拍是定位于大拍和小拍之间的中型拍卖会,重在以有品位、有特色,专题发掘拍品深度价值,引导艺术市场的收藏风向。”
夏拍的推出是偶然也是必然
雅昌艺术网:匡时为何选择在今年推出夏拍专场,与市场环境有关?
董国强:一方面和艺术品市场环境有关系,另外一方面和我们自身有关:北京匡时成立六年,做大拍以外的小型拍卖实际已经成熟。此外,举办此次夏拍也有一定的偶然性,匡时意外征集到一批来自日本私人美术馆的作品,即400多见古代书画。夏拍的起因也正因为这一批古代书画必须全部卖掉,因而采取无底价的方式,让市场进行检验,基于几方面的原因,促成了这次的夏季拍卖。
雅昌艺术网:您如何看待国内的夏拍市场?
董国强:夏拍市场只是媒体的一个说法,实际上近些年国内的小拍市场一直不错,因为艺术品市场参与的人比较多,特别是很多新人的参与,从小拍入手,或者说从价格相对便宜的作品入手,都不失为一个好的途径。小拍对于培养客户,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艺术品市场有很大的帮助。
雅昌艺术网:作为此次夏拍匡时将“私人美术馆“的概念首次引进拍场,这意味着什么?
董国强:这种机会是可遇不可求的,我们也希望这样的机会越多越好,但是不能够肯定。对于日本和欧美市场来讲,经济的经济的原因决定他们可能会不得以把一些藏品拿出来出售,同时中国的艺术品市场正处在一个蓬勃向上的阶段,同样的艺术品在中国市场会拍出较高的价格,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了他们愿意把作品拿出来,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美术馆都会把作品拿出来拍卖,或许他们有更好的途径,又或者很多的美术馆并不愿意出售藏品,我们并不能保证以后还会继续有这样的专场拍卖。
流传有绪促“海归”天价成交
雅昌艺术网:现在有一种说法“日本的藏家之所以会出售多年的藏品,是因为日本的年轻人不再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了”,您认为是这样吗?
董国强:肯定有这方面的原因,我觉得经济的原因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日本二战以后的国策是脱亚入欧,他们的青少年所接受的教育都是西方的教育,对中国艺术品相对来说会比较淡漠。日本一些老一辈藏家也会觉得把作品留给下一代可能不如把它转让给更喜欢的人,不光是日本藏家,欧美的很多藏家也是这样的想法。我觉得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如此蓬勃发展,流落在海外的中国艺术品回到国内,这是件好事,但是事情有利必有弊,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削弱中国传统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
雅昌艺术网:匡时从成立伊始就积极探索和开拓海外艺术品回流,并与日本亲和株式会社携手开拓市场。您如何看待近年来的艺术品回流现象?
董国强: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欧美的经济萎缩,形成鲜明的对比;另外,由于国内艺术品市场的火爆,拍卖公司已经将文物商店以及上一代留传下来的好东西征集的差不多了,拍卖征集越来越难,而动员中国第一代藏家转让手中的藏品又很困难。同时国内的拍卖公司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出现狼多肉少的状况,所以有条件的拍卖公司纷纷开辟海外市场。
过去,中国的经济比较落后,我们的生活水平很差,那时中国的艺术品是不值钱的,八十年代,海外的经济发展比较好,像台湾、香港从大陆买走了大量的中国艺术品,欧美和日本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中国出现几次大的中国艺术品的外流。
现在拍卖公司到海外征集拍品,一方面是因为海外的藏家对中国的拍卖市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次他们也知道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价格相对较高,再次就是因为欧美等国自身经济的问题,一些藏家需要转让藏品,几方面原因形成中国艺术品的回流。
现在国内几家主要的拍卖公司在海外的征集力度都在不断地加大,匡时09年开始和日本亲和株式会社合作,效果很好。今年春拍开始赴美征集,效果也非常好,海外征集的好处是价格比较便宜。海外的藏家对价格的要求并不高,因为他们对市场价格并不是非常了解,同时他们对价格的预期可能不像一些国内的藏家对价格问题斤斤计较,所以今年春拍匡时从美国征集的拍品最终的成交额是1亿7千万,成交率是97.3%,这个成交率是很高的,说明了什么?说明拿过来的作品基本上都能卖掉,我们从日本征集的情况也是这样,基本上是95%以上的成交率,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我们更要加大海外的征集力度。
雅昌艺术网:近几年拍出天价的艺术品多为海外回流拍品,是什么造就了海外回流艺术品的高价?
董国强:海外回流的作品拍出高价有几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大部分作品都是很多年没有在市场上露过面的作品,大家都知道如果一件作品反复在市场上拍卖,对于买家来说兴趣会减半,比如一件艺术品五年前一百万卖的,两年前又三百万卖的,今天要卖八百万,买家觉得一百万的时候我在场,我没买,三百万的时候我也没买,今天面对八百万,其实心理是有压力的,如果这件拍品没有露过面,心理压力就小一些;
第二点,从海外征集的作品大部分都有清晰的收藏记录。比如说它是八十年代或者九十年代在蘇富比或者佳士得拍卖过,这样的记录也会让现在的买家认可。
第三点,近现代书画作品,比如齐白石、张大千、傅抱石等,现在的持有人,就是当年张大千、齐白石画给他父亲他爷爷的,我们直接从他的后人手里征集过来,这个来源就更可靠了,所以海外的作品受到市场的追捧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雅昌艺术网:匡时今年两次奔赴北美进行征集,在海外的征集过程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董国强:困难当然有。当我们面对很多的收藏家,或者面对一些老一辈的人,他们对国内的拍卖还是有一些疑惑,以及中国拍卖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由于现在网络的放大效应,在海外的一些人也是能看到一些关于中国艺术品拍卖的负面报道,所以他们对中国的拍卖公司也很担心,很多人拿来作品很希望卖给你,委托拍卖他不愿意,他会跟你直接说卖多少钱,我们也是一再跟他们强调我们是拍卖公司,我们只是一个中介,我说:“你今天东西卖给我,我下次来你还是要卖给我,你先试一试,拿一件哪怕不是很贵的作品试一试,我希望我们有一个好的开始。”有一个开始我们的合作就可以持续下去。
特色专场引导艺术市场收藏风向
雅昌艺术网:近年来,各大拍卖公司除在拍品征集上下功夫外,都极力在挖掘特色拍卖及专场拍卖,一方面扮演着一级市场的角色,不断发掘市场“价值洼地”和推荐艺术新品种;另一方面也在培养新的藏家群体?
董国强:当代书法这个专场,我酝酿了两年,是我比较想做的一个事情。我觉得当代书法无论从创作水平还是和古代书法相比,当代书法还是处在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好的时期,当代有一批非常好的书法家,相对来说,我认为当代书法的水平要高于当代国画,但是从来没有一个拍卖公司做过当代书法专场,我们这次也是得到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支持,共同来确定和征集作品,我们希望这样一个专场能够让客户、让买家领略当代书法最高的创作水平。同时我们知道很多当代书法家私下成交比较活跃,很多人没有参与过拍卖,我觉得艺术品市场、艺术品交易会越来越趋向于正规,也就是越来越多的艺术品交易会走到拍卖这样一个公开的交易平台,我认为这是一个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代书法也需要这样的途径,我也愿意为当代书法这样的传播,做一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对书法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情结。
雅昌艺术网:不论是当代书法还是古代书法,相对书画来讲都比较难理解,对于当代书法收藏和鉴赏方面,您有什么建议吗?
董国强:书法相对国画来说更加抽象,我们经常会听到“这字写得真难看,还没小孩写的好”,这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这也是书法的鉴赏要难于绘画的原因。绘画画一个鸟,大家都知道是鸟,画一棵树大家也都认识,书法相对比较抽象,但是书法的创作却比绘画难。为什么说呢?曾经一位书法家和我说,写书法比绘画费纸,画画一笔没画好,还可以改,书法一笔没写好,整张纸就费了,必须重写。从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够看出书法的难度比绘画要求要高,所以说书法的欣赏一方面是对传统文化的修养,另一方面对书法有基本的了解,一个人的书法是写唐楷、汉隶还是篆书,内行人一眼便知,书法是不能骗人的,一笔下去就知道有没有功夫。书法相对来讲门槛较高,但是一旦掌握其知识,上了一个平台以后,可能会比绘画简单一些。
雅昌艺术网:对今年夏拍的当代书法专场有什么预期?
董国强: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有些担心,担心社会上常年以来存在的错误的看法,好字不如烂画。普遍认为书法的创作过于简单,误认为书法的价格不应该像绘画那样高,我觉得把艺术创作量化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识,这个认识需要纠正。
再有一点,我也不希望这样的拍卖成为一个炒作,我不希望作者把自己的价格抬高,做一个虚假的成交,这是我所担心的,我希望市场还是循序渐进的,不断地完善,能够让市场逐步地接受当代书法这个门类。
精品意识促艺术市场稳步发展
雅昌艺术网:欧美债务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的恐慌,是否会影响到中国艺术品市场?
董国强:从匡时目前的征集来看,我感觉到首先动员藏家将好作品拿出来拍卖是困难的,同时让他们以便宜的价格给我们是更加困难的,从这一点上来讲我觉得这个市场下来的可能性不大。还有一部分人,在经济上已经出现困难了,或者说企业的发展由于经济的不景气而受到了影响,这时候和他们谈艺术,想让他们以便宜的价格出售藏品也是不容易的,这是我最直接的感受,没有人要便宜出售藏品,这点我觉得不会影响中国的艺术品市场。
其次,好的作品能够出来的概率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藏家已经意识到好的作品越放越贵,在这个时候大家惜售的心理在增加。再次,从去年开始,基金和国有企业或者大的企业的参与,基金和企业买一流的精品,买最好的东西,不会买普通的东西,所以我觉得市场价格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就是市场的精品意识会越来越重,好的作品会越来越贵。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