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时代经典的书法家李啸
吴东民
多年以来,李啸先生飘逸洒脱,气韵灵动的书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这种书风一度成为中国书坛中青年争相效仿的模式,在新时期书法发展中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行书的最高成就莫过于东晋二王。在二王妍媚流便,遒逸疏爽风格影响下,历代都产生了颇能自成体系的大家。而他们在具体实践中所形成的理论,都较多地将行书创作的方法及笔法、墨法渲染得玄之又玄,进入虚无缥缈的境界,这种习气一直贯穿书坛数百年。直至米芾出,在他的《海岳名言》中才将被人们神化了的行书源流,二王技法化为通俗、直率、简单的道理,纠正了一直以来被做伪了的二王书风,使后来者通过老米而探得二王真传,起到了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作用。所以至明清,善行书者大有其人,而且由以往的二王正统一脉生发出了崇尚北派碑版风格的争鸣局面,为后世学者廓清了道路,指明了方向。
李啸的得益之处就在这里。
李啸的善于继承是令人钦佩的,他的行书透露出浓郁的魏晋雅逸、洁净的气息,那是书法创作中追求的最高境界:“静”。而他的这种“静”是可以理解为“儒雅”的,因为他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如涓涓细流,婉蜒流动;更如滑翔的孔雀,舒缓流畅。
在笔法上,李啸无疑借鉴了北魏雄强端稳的用笔,因此他的点更凝重洗炼,干净利落而气势恢弘。很好地避免了行书创作易出现的虚、凉、滑的癖病。
他的清体中所承继的二王遗风以大王居多,且受《圣教序》影响至深。但他化《圣教序》的纵势为横势,都是借鉴了北碑的体势,骨力遒劲,了无俗态。
还有他的墨色。虽然行书创作不能如草书般地墨色淋漓,但做到变化多端也能表达深尽意蕴。于是李啸便将目光锁定在了明清诸家,吸收他们的涨墨,略带飞白,主要以浓墨墨块大小变化以增强视觉冲击力。
可以肯定地讲,李啸是带着激情进行创作的。故而在他的作品中时而舒缓温润,时而跌宕起伏,高潮迭起,引人入胜。他又善于造险,使人感觉他的作品中险象环生,而又往往能化险为夷,导入沉静格局,体现出李啸深厚的功力和宽博的素养,使他在应对各种艺术变数时都能游刃有余,从而一举摘得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以及诸多重要展赛桂冠。
我相信,做为在全国有很大影响的书家,李啸肯定能一如既往地创作出更多的佳作。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