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佳士得2011年秋季亚洲艺术周将举槌(下)中国艺术品专场综述
四、澄怀味象:许汉卿珍藏
备受关注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从9月15日开始登场,每次纽约亚洲艺术周,总会推出一到两个私人专场,本期所推“许汉卿珍藏”便是本次推出的两个私人专场中的一。
许汉卿先生为人知晓的一面,并不是他的收藏家身份,而是一位中国民族资本的金融巨子。他1882年生于山东,原籍江苏,字汉卿,在晚清历任刑部主事、济南大清银行稽核委员等职;民国时期任职中国银行南京分行,并参与发起筹建大陆银行;抗战胜利后,许汉卿任上海银行公会理事等职,跨界金融、纺织、货栈等行业。他笃好收藏,殷实的财力自然也为他的收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的藏品以书画拓本以及钱币为主。
清末民初的时期,收藏者的主体是“亦官亦藏”的文人群体,他们对藏品重视来源、流传。藏品多经考证,或题记、钤鉴藏印,将“收藏”与“学识”相贯连,提高了品位,成为硕学鸿儒、乐享其间的“雅事”。许汉卿先生的收藏更是中国近代文人收藏的典型。如果我们对许氏仍然缺少了解,那么通过他在国内一流大博物馆中的重要旧藏,便可一窥许氏的风范。例如上海博物馆藏黄庭坚《小子相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虞山毛氏汲古阁图》,还有“宋拓王羲之兰亭序”、“查士标柘溪草堂图卷”等。这些藏品上都钤有“许氏汉卿珍藏”的印鉴。最为著名的是上海博物馆藏“宋拓十卷《淳化阁帖》修内司本”,也就是许汉卿收藏的“潘祖纯跋本”,并被称为“许汉卿本”。 这些藏品亦可映射出那一时期文人收藏的主流。
佳士得国际有限公司书画部资深顾问马成名先生有这样的评价许汉卿先生为“眼力、财力、魄力都具备的一个一流的艺术收藏家” 。
许先生的收藏罕见拍场,几乎无记录可循。此次纽约佳士得一次性拿出其128件珍藏,实属不易。128件藏品中,如果泛泛看来,是包罗万象;但细细品读,皆逃不脱文人品味。其中有历代书画、碑帖拓片、流派印章及玉石件文玩。因为件件精美,所以无法一一点评,只能试评一二。
清钦定《淳化阁帖》
碑帖中《淳化阁帖》当属清钦定拓本,自然珍贵。《淳化阁帖》始编于宋太宗淳化年间,当时汇集了百名书法大家约400幅墨迹,这些名家笔下的书信文章成了后世的临书法贴。乾隆皇帝命人将其中部分辑刻于石碑之上,便于大量拓印,从而建立了官方的书法典范。此拓为墨拓纸本,共十涵,1769年制成,因了乾隆皇帝亲阅,故而成为钦定。
明末竹雕四老图笔筒
拍品编号905是一件雕工精湛的明末竹雕四老图笔筒(见图)。图中林荫茂密,奇石环绕,意趣盎然。这件精美的笔筒因出自三松之手,又曾是乾隆第十一子成亲王永瑆(1752-1823)的收藏,并且器底铭有其室名“诒晋斋”款,几项价值叠加,难以评估其价值。
重要收藏家的藏品,与藏品本身的价值,是等价齐观的。许汉卿先生在藏品上都作了诸多的题记,这些题记,虽不能尽善准确,却一方面足资玩味,为收藏平添了许多情趣;另一方面墨迹、署款、鉴藏印样样具备,成为重要的鉴定数据,也大大提升了藏品的附加值,必然引发“倍价而沽”的效应。在目前市场所见的绝大多数艺术品,具有如此人文附加价值的,尚不多见,这足以引起明智藏家的瞩目和思考。
佳士得官方新闻稿:纽约佳士得9月亚洲艺术周将呈收藏家许汉卿先生珍藏
五、重要欧洲私人珍藏中国玉雕
青玉雕老子出关图山子
第二个私人专场—“重要欧洲私人珍藏玉雕”也将于同日下午2点举行。此次纽约佳士受托一名欧洲鉴藏家而举办的三场玉器专拍。先让我们做一简单涉猎:拍品第1005号,为青玉雕老子出关图山子。这件玉器勾勒出远古的故事:老子眼见周朝衰颓,归隐西陲行至函谷关时,关令认出老子并恳请老子在出关前记其渊言睿识,引出著名的《道德经》典故。拍品第1021号,为一对带盏托的白玉杯。杯身为钟型,光素无纹,其托盘是精致菱式造型,承袭了唐宋时期的金银器的造型。拍品第1017号,是一件觥型黄玉制品,玉匠采用了上乘的黄玉,师法青铜器形制,将之琢成古意盎然的玉觥。此外拍品1014号为一对巧夺天工的碧玉和白玉仿古盖瓶;拍品第1035号,为弥足珍贵且小巧玲珑的御制白玉四君子图方形笔筒,此外还有仙人乘槎等上乘材料加工的玉器精品。
以上仅举几例玉器雕塑,其实每件玉雕都非常精美,每件玉雕都承载了丰富的中国文化符号,每件玉雕都是中国人喜爱和梦寐以求的。然而我们曾经认为,只有中国人最能理解玉器以及赏玩玉器。眼前令人吃惊的是,这些精美的玉器的主人—一个欧洲人,居然穷尽五十载心血逐一庋藏了这些玉雕精品。据说他的祖辈是以收藏欧洲艺术品为主的。但他没有完全继承前辈的衣钵,却跨越艺术的国界,醉心于中国的玉雕、犀角雕及其他材质的雕刻作品。就是此次拍卖的珍奇玉雕,反映了这名欧洲鉴藏家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显示了他超卓的眼力,也告诉所有中国人:艺术没有国界,中国玉雕艺术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专爱,也是世界人民的尤物。
六、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的常设专场作为佳士得亚洲艺术周的压轴戏,今年又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该专场分为上、下两段,共计574件拍品,分别在15日下午、和16日全天举行。
与中国大陆相比,西方拍卖中国艺术品最大的一点不同,就是拍品范围更广。这一点体现在每年春秋两季的纽约亚洲艺术周上就更加明显。此次佳士得所甄选的574件艺术品。囊括了从史前到晚清民国时期的瓷器、书画、青铜器以及犀木牙竹雕刻等,涵盖了中华文明史上的许多精华,很多艺术品比起博物馆的馆藏也丝毫不逊色。
明代铜鎏金大日如来坐像
明代铜鎏金大日如来坐像 细部
受西方审美的影响,本场拍卖最为首推的是两件佛教造像作品。封面拍品(LOT 1383)是一尊品相近乎完美的明代铜鎏金大日如来坐像,高度为51.5厘米。开相端庄,姿态优雅,鎏金基本保存完好。使这尊佛像有别于其它佛造像的是它近乎完美的精细做工。这尊造像头戴宝冠、结跏趺坐、双手作印、神态安详,尤其称道的是改造像衣褶流畅、簪花细腻、雕工精湛、纹饰清晰,确实罕见。此等做工,也可反推出这尊造像当年的地位,或供于大庙,或为宫廷贵族所供奉。
明 漆金大日如来坐佛
另外一件造像也称精美(LOT 1367)。同为明代之作,这尊漆金大日如来体型硕大,高达122厘米。面部开相十分微妙,宁静面庞略带一丝笑靥,双眼下垂,像是在俯瞰那些来朝拜他的人。这尊造像当年可能被置于高坛或龛上。由于漆金大部分脱落,但黑漆古的表面依然铮铮闪亮。
清乾隆青花八吉祥纹双螭耳抱月瓶
今天中国艺术品拍卖中的宠儿明清官窑自然是不得不提。此次纽约佳士得也征集到了不少官窑珍品。首推的是清乾隆青花八吉祥纹双螭耳抱月瓶,六字篆书款为大清乾隆年制。该瓶高为35厘米。这种瓶式始见于明洪武,盛行于永乐和宣德两朝,此后至明末鲜有出现。最初为扁葫芦形,颈部有对称双系,因腹圆若满月,又称“抱月瓶”。这件抱月瓶出自明宫廷样式,又为清代乾隆御制,绘制的八吉祥纹饰平添祥瑞,显然是藏家追逐的对象。另一件清雍正/乾隆斗彩龙凤穿花梅纹瓶也是该场的另一亮点。
唐三彩骆驼
中国的陶瓷艺术无疑对西方也有很深远的影响,该专场574件拍品中有230件为陶瓷艺术品。与中国人不同的是,西方人推崇的中国陶瓷艺术品并不在明清官窑上。 唐三彩的独特艺术造型始终是深受西方人所喜爱的中国陶瓷艺术品种之一。此次拍品LOT1448就为藏家呈现的一件精美的三彩骆驼。这件艺术品高72.8厘米,曲身引颈,非常有力度和动感。
唐三彩在拍场上也曾风光一时,其中蓝色自然是三彩中之名品,以白色三彩和黑色三彩也很名贵。1989年12月12日,伦敦蘇富比拍卖行曾经拍卖的一件唐三彩黑马以495.5万英镑成交,这在当时创造了中国艺术品世界拍卖的最高纪录。这个由西方人所创的中国艺术品的记录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时至今日,记录频繁被刷新,三彩瓷昔日的光辉也很少有人提及。纽约佳士得此次推出的这件唐三彩骆驼虽不是白、黑或钴蓝等稀有色彩,但是细观之下,你会发现这只骆驼并非产自中原。据史料记载,唐代的时候为军事、商业所用,从塔里木盆地,东土耳其吉斯斯坦(今新疆)以及蒙古等地曾进口了数以万计的骆驼,政府还为此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这件艺术品让我们遥望那行进在著名的丝绸之路上壮阔景象。
北魏 灰陶彩绘骆驼
又是一件骆驼,拍品LOT 1442 是只灰陶彩绘骆驼。它诞生于距今约1500-1600年的北魏时期。与LOT1448 的三彩骆驼较为写实的风格形成反差,它略小的脑袋、纤细的四肢与其粗壮的身躯形成巨大反差,其造型之夸张,仍残留了汉代造像艺术的风格。北魏的雕塑比较少见,各大博物馆也存数不多。这件拍品曾在牛津做过科技鉴定,并被明确其北魏身份的骆驼造像,是否会在拍场为人们带来惊喜呢?
明万历 黑漆酒桌
家具收藏是近几年逐渐火热的门类。但国内收藏家具往往强调材质,以黄花梨、紫檀为佳。但是纽约佳士得今年估价最高的家具既非黄花梨也非紫檀,而是一张黑大漆的明万历酒桌。这件作品高为79厘米。稀缺的是,该家具带有万历年款,造型是明代的标准器。当今天的人们把目光瞄准黄花梨、紫檀家具的时候,据说在明代,这样的黑大漆家具亦是名贵的。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这件家具显然不应该被忽视。
西周 青銅环帶纹壶
青铜器始终是海外拍卖市场的重点之一。本次拍卖的一件青銅环带纹壶是西周中期的一件重要器皿。这件青铜壶高54.5厘米,圆体,较长的颈项逐渐下垂加粗,至腹部为最宽。颈两侧有双兽衔环。器身为西周中晚期典型的曲波纹饰。这件青铜壶应该是西周贵族的酒器,也是当时的礼器之一,地位显赫。该器品相一流,可贵的是器盖尚在,足以引起收藏家的关注。
预展及拍卖地点均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预展时间从9月9日起至13日,纽约时间每日早10点整至下午5点整。整个亚洲艺术周期间,雅昌艺术网会做后续跟踪报道,敬请关注。
声明:本文版权归雅昌艺术网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雅昌艺术网”字样,纸媒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