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富春山居图》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亮相”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温家宝与三位主创画家王明明(右一)、宋雨桂(右二)、江明贤(前右四)亲切交谈


  人民大会堂北大厅里,一幅66米的国画长卷静静铺展在辗转相连的一个个长条桌上:由海峡两岸书画家历时一年、联袂创作的《新富春山居图》今天在这里首次向公众“亮相”。


  上午9时许,温家宝总理来到人民大会堂,出席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座谈会前,温家宝在几位主创画家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观赏了这幅巨作。


  《新富春山居图》的面世,为一年多来深深牵动两岸同胞思绪的《富春山居图》的传奇经历又续写了一段新佳话……


  2010年3月14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在答台湾记者问时,提及元代著名书画家黄公望的长卷画作《富春山居图》,因火焚残缺,分为《无用师卷》与《剩山图》两部分,被分别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和浙江博物馆的传奇经历。


  温总理在答问中“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及“画是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叹,打动了亿万中华儿女的心,让《富春山居图》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经过各方努力,今年6月1日,《富春山居图》终于在台北故宫合璧展出。


  温家宝总理的殷切期许,让《富春山居图》从一件艺术珍品成为两岸同胞情牵意连的一个文化象征符号。


  这期间,在两岸各界人士共同努力使《富春山居图》合璧展出的同时,两岸书画家又着手创作古题新作的《新富春山居图》,力求用当代艺术家绚丽多姿的笔墨色彩,描绘以富春江地区为代表的祖国山河新貌。


  2010年8月,由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画家王明明,台湾画家江明贤,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画家宋雨桂组成的创作组精诚合作,精心构思,开始了艰苦的创作历程。


  今年8月21日,温家宝题写了“新富春山居图”6个大字作为这幅长卷的引首,标志着这幅历时一年时间创作、凝聚两岸书画家心血的艺术长卷大功告成。


  9月6日,为庆贺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有关方面特意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新富春山居图》特展。


  与《富春山居图》的“冷淡枯荣”不同的是,《新富春山居图》以丰富的色彩描绘了杭州富春江上溯千岛湖、下接钱塘江的四季秀丽风光和人文景观,勾勒了富春江两岸的现代建筑、铁桥、公路、水坝、游艇、渔船等,呈现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巨大变化。


  温家宝沿着摆放长卷的长桌,边走边看,和画家们一起细细品评,还不时驻足停留,询问有关创作情况。宋雨桂告诉总理,在一年的创作期间,两岸画家3次前往富春江写生采风,多次来往台湾和北京之间商讨创作事宜。最后几个月的创作过程中,常常是通宵达旦,夜以继日。温家宝听了,微笑点头,向画家们表示敬意。


  温家宝和画家们一边欣赏,一边亲切交谈。大厅里,不时传出会意的笑声,洋溢着轻松愉快的气氛。


  观赏过程中,看到精妙之处,温家宝仔细端详品味,不时发出赞叹。他表示,这幅画作虚实结合,写真和写意兼备,是一幅气势宏大的佳作。


  不知不觉,20多分钟过去。座谈会开始的时间到了,温家宝意犹未尽地说:“这真是艺术享受,还应该细细地看。”


  江明贤在接受采访时,仍沉浸在兴奋中。他说:“两岸画家的倾力合作,愉快而成功,足见两岸连画连心、文化同源。希望这幅画卷能早日到台湾展出,让两岸人民共睹这一史诗性长卷的风采。”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