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杜高杰山水艺术:画到无心方大道
展开杜高杰先生的山水画,那一派波澜壮阔、气象万千、雄健苍茫之气,让人不忍释卷,回味无穷。
早闻先生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堪称“刘海粟式的全才型画家”,而惟有静心细品先生的诗、书、画,方能感同身受。
所谓“画到无心方大道”,我们能够从他的画里感受到一种朴实无华的智者之心,哲者之慧,诗者之韵。先生的作品具有一种天真粗朴的质感和一种淋漓逼人的运动感,这两种气势的组合使得画面流露出一种耐人寻味的力量,近乎于参透了风云变化的一种心怀坦荡、大智若愚,其纯熟老到,“重气机,求高格”的画风,是经得起岁月的洗礼和审视的。
先生不愧为融合古今之高手,他能够借鉴中西绘画之法,融南北山水之脉滋养自己的画面,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古训耐心撷取自然的芳华,构建自己绘画的气魄,在那师古而不泥古,苍劲有力而落落大方的笔法里,可见画家那博古通今、沉实厚重、深远开阔的胸襟和气度,这样的大手笔体现出来的大情怀让人忍不住心生感慨,也就不难想象他当年的一幅《峡江图卷》让一代山水宗师陆俨少先生大为感动之情形。的确,他用看似最为沉稳朴实却最见生命气度的一种绘画手法让我们领略了山水画对精神世界带来的那最为惬意最为舒展的情感冲击。
读先生的画,只见画树入骨,画云见雾,画水有声,妙不可言,那山的迂回曲直之间,险象横生,气韵流转、意趣丰盛,暗含造化之变,让人怎能不游目驰怀,难以忘情。他熟知南北山水或雄奇苍健,或灵动秀润的不同性格,“以色代墨”,以书入画,便将山水的秉性拿捏得入木三分,笔精墨妙;他将西洋的透视法与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技法相互渗透,而那中国水墨画和西洋水彩画的相互融合又凸显了其不俗才情;他诸皴互用,并以阔笔斜向横扫出一派刚柔并济、拙朴自然、雄奇豁达的笔墨个性,最终渐入化境。只见《峡江晴云》的云雾缭绕,与山下的滚滚江水,营造出一派雄奇壮阔的境界;虽为《芳树青山》,却不着一色,极其冷静清寂,古意横生,倾斜的树枝透着一种有骨力、有份量的美感;《削壁飞流》,更将这种清寒孤峭的冷峻感贯穿到了极致,但闻悬崖峭壁之间银浆并列之声;《五月罗裳》,则让人看到了春光旖旎的秀逸一面;《碧笋明镜》更是将江南的灵动柔美,飘渺如烟的气质表现得极富诗情和想象。可以说,高杰先生绘出了让人可望、可及、可居、可游的美感,他的山水画是与群众贴近又具有相当气质品味的作品,于文化层面上包含着丰盛的精神内蕴、人文内涵,为喧嚣的都市吹来一股清爽的浩然正气。
高杰先生的艺品、人品之高也是业界有品皆碑的,五十多年的教学生涯让他桃李芬芳,已到古稀之年的他仍笔耕不辍,落笔更见气度,更显力度,更显青春风貌。时代造就艺术,艺术印证时代,但愿先生的山水画能够继续坚守自己的追求,但愿他石破天惊,再创经典,再造辉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