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假拍盛行 谁之过
“假拍”历来被看作艺术品市场的乱象之一,而很多人又将“假拍”归咎于拍卖公司的道德操守,事实并非如此。
美国经济学家赫舒拉发在其《价格理论及其应用》一书中讲解“效用”时,引用了进化论观点:所有生物的体型及其行为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界迫使每种生物在与其他生物竞争时,争取生存成功率的最大化。比如鸟类的高超视觉、蝙蝠的高超听力,并非它们自己的设计,而是自然界适者生存法则选择的结果。同样,人类的行为偏好也并非自己刻意为之,而是社会生存环境的选择。
拍卖公司采取的经营方式,同样如此。
作为企业的拍卖公司,必以营利为目标,“假拍”如何让它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呢?拍卖公司的主营收入是佣金,它一般会向买卖双方(买受人和委托人)分别收取落槌价10%左右的佣金,其实际盈利额完全取决于成交额的多寡。成交额不仅是提取佣金的基数,还会作为企业实力的标志,被客户看重。成交额越大,说明企业的实力越强、拍卖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越能吸引委托人和买家进场,越能提高其收益。这样,拍卖公司便有了夸大成交额的冲动。
那么,拍卖公司虚报成交额是否存在风险呢?
风险之一,是可能增加纳税额。按现行税法,拍卖公司需缴纳营业额5%的营业税。拍卖公司必须仔细权衡,因虚报成交额招揽生意获得的佣金,能否多于多缴的税款。如果拍卖公司已经按真实营业额完税,并不涉嫌偷漏税,虚报成交额与税收征管的脱节,让拍卖公司的税务风险几乎为零。
拍卖公司虚报成交额的风险之二,如果被客户识破,信誉可能大打折扣。依常理,买卖双方在虚报成交额诱导下入场,是虚假信息的受害者。但事实上,目前活跃在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多是投资者,许多人既是买家也是卖家。在愈演愈烈的大牛行情中,他们不但没有受害、反而得利。
在演绎多年的“假拍”大戏中,唯一可能吃亏的是不谙行情的跟风者。他们多由股市转战而来,对艺术市场陷阱知之甚少。糟糕的是,在艺术品拍卖行业内,还没有建立及时公布经营情况及数据的制度,相关的监督机制也并不健全,跟风者很容易成为任操盘者宰割的“鱼肉”。
“假拍”可以继续多久呢?还要看未来的生存环境能否继续让拍卖公司因“假拍”获利。
据说,一种生活在6000余万年前的食草恐龙,因为食物丰盛越长越大(重达百余吨),后来却由于植物大量消亡而遭遇灭顶之灾。但愿这种悲剧不要在“假拍”者中上演。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