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中轴线申遗应以保护原住民为原则

中轴线申遗 保护原住民为原则

专家建议即将颁布的中轴线文化保护规划应尽量扩大保护范围,政府做工作不能一刀切

中轴线申遗启动再次吸引更多人对中轴线文化保护的关注。

实际上,中轴线申遗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只是一条“窄窄的线”。命运多舛的北京旧城保护能否就此获得整体的改变?

【保护范围】

尽量将中轴线两侧空间纳入

北京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项目官员张培建议,无论中轴线的保护范围如何界定,当务之急的是,要有一个中轴线的文化遗产普查,地上地下、水系、房屋、空间格局等,目前都缺乏充分调查。“我们现在了解的太皮毛,太表面化,总是说那几个点”。

张培认为,作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北京中轴线,不仅仅是一条“窄窄的线”,而是应作为北京旧城整体布局出现的“中轴”,北京城市的肌理、思想、对称的审美观等都应包容进去,所以,在即将颁布的中轴线文化保护规划中,应尽量扩大保护范围,将城市布局的特点、中轴两侧的空间、城市南北天际线等都纳入此范围。

实际上,一条简单的“线”不能代表完整的北京城,不能代表北京城里的人和情。

【具体地点】

杨梅斜街会纳入“缓冲区”

正在拆迁中的前门西河沿、即将启动整治的杨梅斜街等地,至少会纳入“缓冲区”,得到“妥善安置”。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世界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的规定,一个遗产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时,作为保护措施应同时设立遗产的缓冲区。也就是说,在文物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全部总和面积之上,还应有一个“缓冲区”。以颐和园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例,颐和园缓冲区是此前北京市政府公布的建设控制地带的3倍。

【居民疏散】

应以保护原住居民为原则

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专家顾问谢辰生说,原住民是一个地区独特历史文化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生灵活现的人,就失去了名城的风味。“没有原住民就没有灵魂”,所以,保护原住民是保护名城的重要原则。“必须要十分尊重老北京人对老北京城的感情”。

2007年开始,政府每年投入至少10亿元专门用于城四区旧房改造,其总体要求是“改善、修缮、疏散”。但是4年过去,中心城区人口疏散的效果并不明显。

此次中轴线申遗,必将涉及胡同、平房区的环境整治。拆违建、修缮、疏散人口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谢辰生认为,在自愿的基础上,适度疏散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是,“政府工作要做到家,不能一刀切”。

【具体区域】

烟袋斜街以自愿疏散为原则

位于中轴线范围内的烟袋斜街,去年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街。作为一个体现历史风貌的街区,烟袋斜街人口疏解问题备受关注。据统计,烟袋斜街共有60多户原住民,大多为两代居住的居民,也有少数三代、四代居住。

该街区所处的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介绍,什刹海地区人口不足12万人,有将近一半的居民(两万户)存在人户分离的情况。而且,由于居民们大多居住在平房区,人口疏解的空间较大。目前,北京市有关部门尚无人数疏散的具体政策,而烟袋斜街的原住民作为街区风貌的重要体现,在自愿疏散的原则下将会得到一定保护。 记者 王荟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