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建议将“炎黄祭典”申报为世界“非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0年清明社会各界祭祀炎帝陵大典。(资料图)中新网发 黄春平 摄

中新网长沙3月9日电 (刘柱 黄春平)正在北京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炎陵县旅游局局长谭艳向大会递交了《关于将“炎黄祭典”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议》。她认为,这能更好地对外推介中华优秀传统民族文化。

谭艳代表介绍,2006年“炎帝陵祭典”、“黄帝陵祭典”双双同时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0月,以炎、黄二帝圣陵命名的湖南省炎陵县和陕西省黄陵县缔结为友好县,成为了炎黄祭典的南北地标。谭艳认为,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同系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黄精神、炎黄文化成为泱泱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源头活水,将炎黄祭典申报确立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不仅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推介,更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民族和大国对世界文化融合发展应做的贡献。

“要以国家名义将‘炎黄祭典’确立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谭艳对申报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措施。她建议,由国家有关部委牵头组织专家深入炎黄二帝陵寝地进行实地考察,对有关建设和保护工作进行指导。同时,要加强对炎帝陵和黄帝陵建设扶持力度,国家财政要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炎黄祭典”申遗工作。

炎帝陵“西汉有陵,唐代奉祀以昌。”自汉高祖五年设陵祭祀以来,仅有祭文可考的大型御祭、公祭已有三百余次。进入新世纪以来,海内外炎黄子孙慎终追远、寻根谒祖的愿望日趋强烈,2006年由60多个国家和地区华人华侨领袖代表出席了“丙戌重阳世界华人华侨祭祀炎帝陵典礼”,2010年由台湾300多名中华神农大帝协进会会员代表出席的“庚寅年海峡两岸首届神农文化祭”等祭祀活动更是成为全球华人的文化盛典。据悉,炎帝陵自1988年整修开放以来,共已接待游客1100余万人次。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