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遗址损毁过半 重庆拿什么建文化高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重庆作为战时远东战区反法西斯指挥中心,为消灭日本法西斯,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做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8年抗日战争,也给重庆留下了众多抗战文化遗址,大到反法西斯同盟中国战区统帅部、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各国驻华使领馆,小到阵亡将士纪念碑、烈士墓、各界名人居住地等,这些抗战遗址,共同佐证着这段伟大的历史。
然而,这些具有重大历史和文化价值的抗战遗址正在大面积消失,有专家呼吁:重庆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这些抗战文化资源,拯救日益消褪的抗战文化。
日军战俘营沦为猪圈,国民参政会变身洗脚城,“战时陪都”消失损毁的抗战遗址多达372处。
60多年前,重庆市巴南区南泉镇红旗村刘家湾曾是一片“禁地”,抗战时期,这里关押着数千名日军战俘。如今,曾经的“禁地”变成了当地村民的猪圈和牛棚。
9月19日,记者在日军战俘营遗址看到,战俘营营墙大部分已垮塌,仅剩的几堵墙也是摇摇欲坠,墙上隐约可见少许日文字迹,墙下堆放着杂物,完好的部分被村民用来养猪和牛。“上月的大雨又冲垮了营房门口的半堵墙,再不保护恐怕就要垮完了!”村民姚天富说。
日军战俘营遗址沦为猪圈只是重庆众多抗战遗址损毁严重的一个缩影。记者调查发现,在重庆,一些身处闹市的抗战遗址依然没有逃脱被漠视的命运,其破损程度与战俘营相比有过之而不及。
坐落在重庆市渝中区的中苏文协旧址,曾是抗战时期文人名士的聚会之地,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曾在此举行鸡尾酒会,庆祝《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如今,这座由两层中西式砖木楼组成的四合院里杂草丛生,砖木楼墙体斑驳,木质门窗严重腐朽,连房梁都裸露了出来。“最好不要上去,有可能垮!”看门的叶大姐告诫记者。记者发现,一道生锈的铁栅栏将旧址围了起来,上面赫然挂着一块“危房区域,禁止人员入内”的牌子。
与中苏文协旧址类似,位于大田湾体育场的跳伞塔(我国首座也是二战时期亚洲唯一的跳伞塔)在2003年也被鉴定为了“危险建筑物”。现在该遗址已沦为停车场用地,被大量烤鱼庄和茶楼所包围。
也有少量抗战遗址“幸运”地得到改建而“焕发新生”。地处重庆解放碑附近的国民参政会旧址曾是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见证,抗战时期,这里曾召开过11次国民参政会,而今却摇身一变成为了高档洗脚会所。记者走访到此时已近黄昏,小楼大堂里亮起了橘黄色的暧昧灯光,不时有各色人群进进出出……
来自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的调查显示,重庆全市共有抗战遗址720处,现存348处,占抗战遗址总数的48.4%;消失372处,占抗战遗址总数的51.6%。现存348处抗战遗址中,保存完好148处,占42.5%;亟待补修181处,占52%;留存资料19处,占5.5%。已对外开放的有63处,仅占现存抗战遗址总数的18.1%。
保护意识错位,管理体制不顺,投入严重不足,对抗战文化资源保护不力使山城蒙羞。
从记者调查情况看,重庆市真正利用起来的抗战文化资源不足其总数的1/5,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抗战遗址被闲置、荒废直至陆续消失?又是什么原因致使这些弥足珍贵的抗战文化资源被滥用?
“对遗址价值认识不够,是重庆抗战遗址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李波向记者表示,由于历史原因,除极少数红色历史文物外,众多抗战遗址的保护与开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重庆至今没有设立专门针对抗战文化资源保护的领导机构,同时缺少对抗战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的专项规划,直接导致了呈散落状分布的抗战遗址屡遭破坏和损毁。”李波说,“由于缺乏专业性的规划,重庆各区县对抗战遗址的保护基本处于无序和失控状态。”
保护意识错位的背后,是保护投入的严重不足,这从如何保护日军战俘营遗址的态度就可窥见一斑。“区政府去年曾拿出2万多元临时维护遗址,若要实施整体抢救性保护,费用将高达3000多万元,这笔资金对于区里来说是个大难题。”巴南区文管所所长黎明说。
据黎明介绍,现在中日友好阵营中有一部分人就是当年在此受到优待的战俘以及他们的后人,当年,战俘们在此接受了改造教育,大部分人认识到了战争的危害,不再顽固地效忠天皇,因此,刘家湾战俘营的历史价值巨大。按照黎明的设想,不仅要投入经费对战俘营遗址实施保护工程,而且要在维修后的遗址前立碑以告诫后人勿忘历史。
“没钱啊,只能眼睁睁地看到战俘营营墙一堵堵倒下。”黎明无奈地说:“战俘营遗址破损严重,对此,连当年的战俘来渝参观后也表示遗憾。”
记者调查发现,抗战遗址的产权、文物的管理权和开发经营权分属不同的管理部门,也是导致重庆对抗战遗址保护不力的重要体制因素。李波告诉记者,在重庆歌乐山上至今仍有部分抗战遗址产权散落在市民手中,而国民参政会旧址原系重庆市交委办公用房,交委搬离后,将此租给某公司开设了洗脚城。
“抗战遗址承载的是厚重的抗战文化,随着重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不知还有多少抗战文化资源会被损毁、湮灭。”台盟重庆市委主委李钺锋说:“如果因为未能保护和利用好这些抗战文化资源,致使重庆这一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上颇负盛名的独特文化资源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将背负历史罪人的骂名,也会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产生无尽的遗憾和惋惜。”
让抗战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国家级抗战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虽然日寇的铁蹄曾踏遍大半个中国,但与国内许多省市相比,重庆的“世界远东反法西斯指挥中心”和“战时首都”的地位无法匹及,独特的抗日统一战线历史文化资源也唯有重庆颇负盛名,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世界的眼光来看,重庆都必须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抗战文化资源。李钺锋说:“保护并利用好抗战文化资源,是重庆肩负的历史责任,也是建设文化强市的现实所需,关键是要找到一条对抗战历史文化资源进行高层次、集约型保护开发的好路子。”
2008年,李钺锋带领10多名重庆市政协委员对重庆抗战遗址现状进行了长达3个月的调查,并写成《关于打造我市抗战文化精品线路游,保护式开发利用我市独特抗战文化资源的建议》,最后以台盟集体提案的形式上交今年的重庆政协大会。
在这份提案中,台盟明确提出应由重庆市政府牵头,文化、文物、旅游、宣传、外事、台办、教育等部门参与,组建重庆抗战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利用领导小组,共同研究制订抗战文化资源保护性开发的专项规划。同时,将开发“抗战文化精品线路游”作为对重庆抗战文化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的切入点和重要内容,通过加大宣传力度、邀请全球二战老兵聚会重庆等形式,促进抗战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挥其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基地的主渠道作用。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外在价值的体现,促进抗战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有助于加强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也有助于重庆创建旅游品牌。”在李钺锋看来,抗战文化是重庆区别于国内其他历史文化名城所独有的旅游资源,但已开放的抗战遗址景点大都各自为战,缺乏对抗战文化的深度挖掘,使得各抗战遗址景点门庭冷落马鞍稀,而发展滞后的重庆旅游产业也更像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
李钺锋建议,政府部门应本着还原客观历史的态度,通过政策扶持、加大投入力度,在重庆构建起国家级抗战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首先,应尽快开展全市抗战文化资源调查,掌握全市抗战文化资源的现状、分布、管理单位、使用单位等基本情况;其次,进一步对资源所承载的政治、历史、文化内涵进行分类和挖掘,为保护和开发规划的形成奠定基础。
“最后,以科学的规划为指导,筛选、整合抗战文化资源,通过合理布局精品线路游的定位定向、行程线路、景点景区及配套设施,形成二至三条有特色的抗战文化精品旅游线路,同时还可推出抗战文化历史遗迹游、抗战文化名人故居游、抗战文化红色线路游等若干系列套餐游,满足海内外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李钺锋说,“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抗战历史,懂得抗战遗址的价值,抗战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才有了根基,抗战文化也才得以传承。”
二战结束后,抗战文化所彰显的和平理念已日益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今天,人们对和平的珍惜和对战争的追忆,具有广泛的世界意义。面对承载着抗战文化与历史的抗战遗址不断消损,热爱和平的人们是否还记得,重庆,曾是一个产生英雄的城市、一个正气回荡的城市、一个挺直脊梁的城市。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