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武威天梯山石窟破损严重 修复专家望“窟”兴叹
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是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源头,在我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学术界有着“石窟鼻祖”之称。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如今,天梯山石窟里绝大多数石雕塑像和彩绘壁画被严重破坏,其保护现状令人担忧。
遭遇严重损伤的“石窟鼻祖”
李鹤立是国际著名的敦煌研究院研究员,一生致力于敦煌莫高窟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对各种石窟雕塑和彩绘壁画的修复有着很深的造诣。记者见到李鹤立时,他正和他的学生在武威市天梯山石窟管理处的一间办公室里埋头工作。不大的办公室里,天梯山石窟的各种泥佛塑像和彩色壁画摆了满满一屋子。李鹤立拿着修补用的泥巴,小心翼翼地一点一点往塑像的残破处粘贴,神情专注,像是医生在给病人做手术。这些零零散散的塑像和壁画都是2005年从甘肃省博物馆搬运过来的,李鹤立和敦煌研究院的其他同事专程从敦煌赶到武威来修复、保养这些残缺不全的历史真迹,等修补完成再把这些珍贵的文物归还到天梯山去。
残破的塑像经过李鹤立的修复看起来比原来好了许多,但塑像的缺损处却再也难以恢复。看着这些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塑像和壁画遭到如此严重的损坏并且不能恢复,他痛心不已。李鹤立告诉记者,这些历史久远的文物珍品在反复的搬运过程中,受到了严重损伤。不仅佛像雕塑断裂缺损严重,就连壁画也没有一幅完整无缺的作品,尤其是壁画边上勾勒的线条几乎是磨损殆尽。
据天梯山石窟管理处主任王奎介绍,1958年4月,为了解决黄羊河下游8万农业人口的生活用水和17.9万亩的耕地用水,武威市决定在天梯山石窟右侧不远处兴修黄羊河水库。而天梯山窟址恰好地处水库淹没区。为了不让石窟中的塑像和壁画被水淹没,经过有关部门批准,天梯山石窟中大量的塑像和壁画被拆了下来,搬运到甘肃省博物馆。
由于当时运输条件所限,这些文物一经迁移就受到了破坏。在甘肃省博物馆保存的40多年中,因为博物馆改建扩建,这些天梯山文物又经几次搬运,部分塑像和壁画已经变得面目全非。2006年,国家文物局要求将这批文物进行原汁原味地修复并运回原址,于是这批文物又被运回了武威。
记者了解到,除了人为破坏以外,历史上的一次大地震也对天梯山石窟造成了很大破坏。1927年武威发生了8.3级的大地。在那次地震当中,天梯山明代残存的26个洞窟被震塌了8个。代表天梯山石窟艺术成就的13号洞窟大佛,右手除了小指以外,其他的4个手指都被震断了。
经费不足使保护工作举步维艰
王奎告诉记者,石窟管理处下一步工作重点就是要先把这些因搬运而破损的壁画和塑像尽快修复起来,等经济条件好些以后,再进行石窟内壁画的修复与保护。王奎说,在洞窟壁画的背面,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珍贵壁画,但是管理处每年只有不到10万元的保护经费,维持现状已经很勉强了,继续发掘与修复工作真的是有心而无力。
在天梯山石窟所在的武威市凉州区中路乡灯山村,记者碰到了几位当地村民,他们向记者反映,这些塑像“佛爷”和壁画都是有历史的东西,保护好了才能对子孙后代有个交代。从上海来的游客李楠告诉记者,曾经去过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的她,来到天梯山之后,被祖先的鬼斧神工震撼了。她认为,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石窟鼻祖”作为我国的珍贵文化遗产,一定要保护好,让后人更多地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石窟艺术。
但现实并不乐观。王奎介绍说,从1995年开始,国家文物部门就开始立项修复天梯山石窟了。第一期修复工作现已经顺利结束,由于经费不足,大规模的修复工作目前已基本停顿了下来。
修复专家望“窟”兴叹
武威古称凉州。据史料记载,位于古凉州的天梯山石窟在最盛时期洞窟连绵50多公里,几千座大佛依山而坐,大佛脚下黄羊河碧波荡漾,山上薄云缠绕佛身,构成了一幅山、水、佛、云浑然一体的壮观奇景。如今美景不再。专家学者、海内外游客以及生活在石窟周围的普通人都希望能够重新修复和保护好这座残存的石窟,给后人留下历史的真迹。
李鹤立告诉记者,天梯山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的代表,也对后世大同石窟、云冈石窟等石窟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不仅保存了大量的珍贵文物,而且为研究我国古代洞窟、雕塑、绘画艺术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但现在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天梯山石窟的许多洞窟,目前仍然是一种自然存在状态。要想有效地进行修复保护工作,必须沿陡峭的山体修建栈道,人们才可以进入洞窟进行工作。现在则只能是零敲碎打地进行一些局部的修补工作。
李鹤立无奈地说:“没有栈道,无法进入洞窟,修复专家也没有办法,只能望‘窟’兴叹。”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