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病危”石塔深陷围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日渐“病危”的石塔。

温州乐清北白象镇樟湾村,一座修建已近千年的石塔,如今虽还未倒,却身处一片杂乱建筑当中,看上去颇为困顿。

塔上砖瓦破落,塔下垃圾成堆。谁曾想,这座建于北宋年间,历经变迁风雨,身为“乐清市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塔,会落得如此飘摇。

两年前,乐清文物馆及相关部门曾拟订修缮方案,打算给石塔好好“治病”。然而,却因周边建筑“围城”,迟迟未得到落实。

“石塔已很危险了,说不定遇上台风、雷电等天气,就有可能倒塌,我们也急啊。”乐清市文物馆馆长余群鸣忧心忡忡。

村民说:

好好的塔老成这样太可惜

公开资料显示,白象石塔,始建于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重修于明洪武六年(1373年),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这座塔为阁楼式青石结构,平面呈六角形。五层,高约14米,内部呈筒形,整体逐层缩小呈锥形。

一般的塔,基本是砖木构造的,而白象石塔则全部用青石块砌成,在温州亦属罕见。

昔日,石塔边本是繁忙的轮船埠头,周围本有大片空地,正前方是白象寺。

如今,白象寺依旧香火鼎盛,石塔却早已被各式建筑包围,旁边有些空地甚至不足一米见方。

石塔已然残破不堪。塔基多处开裂,塔身砖墙斑驳脱落,墙体外露。大部分腰檐构件缺失,结满蜘蛛网的霓虹灯管散乱耷拉着。

塔周遍布生活垃圾,长满青苔的席梦思和旧沙发,直接靠在塔上,散发着异味。

石塔的顶上,一棵榕树破塔而出,枝干粗壮,远远看去,已和塔形同一体。树根顺着塔壁生长,有些已伸进了壁缝,逐渐增大的树根,还将塔壁撑出了裂痕。

塔腰部分,另一棵近两米高的榕树,枝繁叶茂,几乎覆盖了两面塔身。

“它的裂纹,比我的皱纹长得都要快。好好的塔,‘老’成这样,太可惜了。”长年居住在白象石塔附近的81岁老人屠松夏说。

修缮计划拟定两年却难落实

一大捆烂木板和垃圾,挡住了塔前一块石碑,掀开后发现,上书:“浙江省乐清县文物保护单位——白象石塔”,落款时间为“1983年4月”。

然而,附近居民说,石塔就像荒废了一样,基本没人管理。

既是文物,为何照料不周?

原来,乐清市各级文保单位共有91个,每个单位都配备了业余文保员。白象石塔一直由白象社区业余文保员管理,相关部门也定期组织文保员开会,了解文物保护情况。

然而,文保员属于义务管理,且流动性较大,再加上前一批的文保员已退休,工作对接有难度,导致白象石塔越来越残旧。

昨天下午,乐清市文物馆馆长余群鸣说,早在2008年,文物维修设计部门已拟订了修缮方案,打算对石塔进行落架维修,给每块石头编上号,重点修复脱落的塔檐,加固塔基,尽可能恢复石塔的原貌。

既然有计划,为何两年来没落实?

余群鸣解释,有关部门曾多次召开会议,研讨白象石塔修缮工程的问题。困难之处在于,石塔周围各类建筑包围,空间狭窄甚至不足1米,根本无法施工。

“而周边建筑的拆迁安置,一直困难重重,所以至今迟迟没有动工。”余群鸣说,只要周边能开辟空间,他们随时可以修缮石塔。

“塔周边建筑的拆迁问题,我们管不上,只能希望相关部门,能早点落实解决。”余群鸣说。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