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园墙坍塌6米 坍塌墙体系光绪时期老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昨日,颐和园东北角,坍塌的园墙被用围挡遮起,一名路人从旁边走过。

颐和园园墙坍塌6米

事发10日凌晨,无人员受伤,抢修预计月底完工

2月10日凌晨,颐和园霁清轩南侧园墙发生坍塌。昨日,颐和园方面表示,坍塌墙体的抢修预计2月底完工。

凌晨园墙坍塌无人员受伤

据颐和园一位负责人介绍,2月10日凌晨,初雪过后,公园巡逻人员发现霁清轩南侧的一段园墙单侧坍塌。由于事发凌晨,没有人员受伤。经现场勘察,墙体坍塌长近6米,高近5米,其邻近墙体也存在安全隐患。

昨天下午,记者看到,坍塌的墙体位于颐和园园墙的东北角,紧邻颐和园路,坍塌的石块和泥灰散落在墙角。在坍塌大墙外侧,拉着近20米的安全警戒线,并安装了围挡及夜间警示灯。现场,施工人员正站在大墙上拆除松动的石块。

坍塌墙体系光绪时期老墙

据介绍,此次坍塌的这段墙体是光绪时期的老墙,未经过修缮。对于坍塌的原因,这位负责人分析,该墙体为虎皮石掺灰泥砌成,本身强度低,且经过多年雨水冲刷、渗入、冻涨,导致墙体内部空鼓,结构疏松。除此之外,该部分墙体位于马路边,又没有绿化缓冲带,受过往车辆震动的影响较大。

这位负责人说,颐和园基建队已安排12名工作人员对坍塌墙体开展封闭性应急抢修,预计2月底完工。

■ 相关新闻

市属公园外墙查出35处隐患

北海、颐和园、天坛隐患较多

昨日,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一位负责人表示,市属11家公园通过对各自的外围大墙综合调查,目前发现隐患35处,其中,北海、颐和园、天坛的隐患较多。

北海公园东墙去年坍塌

据介绍,颐和园东北角6米园墙坍塌,是近期发生的第二起皇家古典园林大墙坍塌事件。

“上一次是去年11月8日,北海公园东墙坍塌。”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一位负责人称,目前,市属11家公园外围大墙交界处,由于历史原因,有很多单位及居民区,他们靠墙建房搭屋的情况非常严重。其中,大部分是违章建筑,没有排水管道、下水道等城市基础设施。居民常年往大墙泼脏水,对墙体造成了腐蚀和损害,这也是北海公园东墙局部倒塌的主要原因。

市属11家公园自查外墙

这位负责人说,北海东墙坍塌后,市属11家公园就开始对自己的外围大墙进行综合检查,范围包括公园与临界范围内的所有地段,从文物保护、古建安全,周围临界单位、居民住宅的安全,还有防火等,进行综合全面的检查。“目前发现隐患35处,北海、颐和园、天坛的隐患较多。”

这位负责人表示,如果出现比较重大的安全隐患问题,公园自己能解决的,要采取加固、支撑等临时措施,待天气暖和后,再进行修缮。“因为外围大墙也属于文物古建,而传统工艺禁止在冬季施工。”对于公园自己不能解决的,将与属地政府和友邻单位协调,尽早解决这个问题。

■ 链接

颐和园园墙曾多次修缮

据介绍,颐和园外围园墙为黄褐色虎皮石砌筑,长约7.9公里。北面园墙建于清乾隆时,东、南、西三面园墙建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

由于园墙为土石垒造,经常坍塌,新中国成立以来,颐和园多次对园墙进行修缮。其中,1950年修复倒塌大墙75丈;1956年大规模整修园墙;1981年重建西南园墙;1992年修缮东堤南段沿线围墙1152米。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