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改造旧城,不能成为“屠杀”旧城

“砸在我的身上,疼在我的心上!”辽宁大连一市民在看到工人抡锤拆除该市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凤鸣街时,如是说。这条保留比较完整并被列入大连市历史文化遗产名录的百年老街,自去年11月初至今,已有近半建筑被拆除。(1月4日《人民日报》)

在同期《人民日报》上,还登出了山西阳泉市平定县81岁老人痛斥旧城改建的信:“几年的旧城改建,几乎把一座平定古城改没了。”他质问,这究竟是改造旧城,还是毁灭旧城?

大连凤鸣街和平定古城,只是国内城市大拆大建的缩影,推土机和铲车成为城市中最忙碌的机器,在一座座城市以新面孔示人时,也意味着一条条承载历史记忆和文化信息的老街,湮没于飞扬的尘土中。

市民的痛心呼吁,阻止不了城市不断加快的拆除步伐,有些拆除行为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比如大连的凤鸣街,从照片来看,那些构式建筑外观非常漂亮,既不影响正常使用,更对市容市貌构不成“污染”,即便在保暖、防火等方面有所欠缺,也能轻松改善。在这些建筑远未濒危时就拆除,不但是浪费,更是对城市文化传统的“屠杀”。

每座城市都有它的文化记忆,这种记忆在老建筑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城市建设应把保护文化建筑的安全设为前提,能避免损伤则尽量避免,不能避免要想办法避免。在非文化名城,老街可能只有一条,拆完了就没了,失去了文化传承的城市是文明残缺的城市,看不见历史的城市是文化的“死城”。

《人民日报》发表的市民来信,将拆除文化建筑的动机,归于地方官员的“急功近利,想追求显赫政绩”,旧城改造涉及的房地产开发也被一些人当成了生财之道。这些的确是导致老街、旧城覆灭的推动力,但还有一条值得注意,那就是一些地方官员对现代化城市的理解过于片面化,认为现代城市就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些城市一方面拆除老街,另一方面又兴建复古建筑。试想一下,在怪味复古建筑里感受城市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气息,将是多么怪异的事。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