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给古代的文明安一个现代的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30日在此间举行的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启动仪式上说,中国民间口头文学是最脆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容易消失。当务之急,就是把如此庞大的文化遗产用数据库的方式保护起来,给古代的文明安一个现代的家。

据冯骥才介绍,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计划用4年时间,将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成立六十年以来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工作者记录、采集的5000余册、8.4亿字的史诗、叙事诗、神话故事、歌谣、谚语、谜语,笑话、俗语等口头文学资料,以数据库的方式保护起来,为其建立严格的分类、科学的编排程序和完善的检索方式,以利于资料的保存、传播、使用和共享。

“它将来可能是一部《诗经》,或者是无数部《诗经》。”冯骥才说,“对前人创造的文明负责,对后人的文化传承负责,是我们的使命。我们选择从2010年的最后一天开始做这件事。我们不想错过这一天,错过了这一天就错过了一年。”

责任编辑:罗少立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