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宜昌故居被拆除

詹天佑宜昌故居究竟位于何处?昨日本报A06版报道此事后,多位热心市民积极提供线索,经当年房屋看守人“赵贵”外孙回忆并确认,詹天佑宜昌故居位于东湖路,抗战期间曾遭日军飞机轰炸,后来废弃多年,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期被拆除。

故居位于东湖路

《詹天佑宜昌故居今安在?》一文见报后,引起反响,多名热心读者致电本报,称詹天佑故居可能位于红星路或十三码头一带。

经过本报记者多番走访查证,这些地段虽然曾经出现过“洋房”,但建造年代和房屋外观都和故居设计蓝图存在较大差异,并不是詹天佑故居。

要找到詹天佑故居,当年房屋的看守人“赵贵”是重要线索。

昨日上午,“赵贵“的外孙汪大洲见到报道,立即与本报取得联系。汪大洲今年73岁,曾任小溪塔二中校长,现已退休,居住在夷陵区冯家湾。

对于詹天佑故居,汪大洲记忆犹新。在他的带领下,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东湖路,经汪大洲确认,故居原址就在此处。随着时间的流逝,这里已成为东湖海鲜市场,市场内人来人往,根本看不到当年的任何痕迹。

据汪大洲称,这栋房子于1911年完工,和詹天佑的在武汉设计、建造的住房非常相似。在当时,这样一座独特的“洋房”拔地而起后,吸引了方圆几十里百姓的目光。

房子很大很结实

詹天佑为何会选中“赵贵”来看守房屋?

汪大洲的外公原名赵美武,詹天佑以“赵贵”称呼他。至于为什么这样称呼,汪大洲也不得而知,“大概是他的小名吧,这样称呼显得亲热。”

汪大洲的外婆在世时,经常说起詹天佑,“他非常平易近人,对他们一家很好。在宜昌巡视工地时,外公时常伴随他左右,深得其信任。”后来,这栋两层的楼房建好后,詹天佑并不在宜昌,于是委托赵美武为他看守。

汪大洲刚出生时,赵美武就已去世,但他的外婆、小舅、大舅妈等亲属仍居住在这栋楼房里。“房子很大,也很结实。”据汪大洲描述,整栋建筑长20多米,宽15米,为欧式两层楼房,一大家人住在里面,也不觉得拥挤。

曾遭日军飞机轰炸

抗战爆发后,这栋两层的欧式洋房实在太显眼了,成为侵华日军飞机轰炸的重点目标。

为躲避战火,汪大洲一家人搬离詹天佑故居,在附近找了间不起眼的房屋暂住。但在随后的一次轰炸中,炸弹正中楼房中部,将其炸塌,仅剩两面残墙,但两边的房屋仍然完好无损。

日军空袭结束后,汪大洲一家人又搬到原来的住处。由于楼房中央炸塌部分无法修复,众人只好住在两边未被炸弹摧毁的房屋内。

当年,汪大洲和一些小伙伴时常在房屋中央的废墟处玩耍,因担心残墙倒塌伤及小孩,他的小舅曾试图将残墙推倒,可惜未能成功。

一家人受到牵连

“1950年,我们一家搬离了詹天佑故居。”

汪大洲回忆,解放后,宜昌开始土地改革,因为住在这样一栋豪华的楼房内,外婆和小舅均被当成地主。后来经过审查,外婆、小舅等人又被定性为富农。

据汪大洲称,因为这座房子,他们一家受到牵连,在接受批斗时被迫离开,只允许带走床被和少量衣服,其他东西全部被没收。其中,外公赵美武与詹天佑的合影、通信均被收走,下落不明。

被赶出去后,看守故居的使命也随之结束,这栋房子也一直处于废弃状态。上世纪70年代初,随着葛洲坝工程上马,这栋楼房最终被拆除,从此灰飞烟灭。

对儿时曾居住过的这栋房子,汪大洲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曾多次带着子女来到故居原址处转悠,试图找回当年的记忆。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