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洗白” 黑金“染血”
近两周来,“文物”一词在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次数颇为频繁。从一对乾隆时期瓷瓶,在英国拍出超过5亿人民币天价,到11月17日至12月4日在军事博物馆举行全国重点省区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成果展,再到上月底有媒体披露秦东陵被盗。一次次事件,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我国的文物安全问题上来。我国文物犯罪到了何种地步?国家打击文物犯罪都有哪些手段?为此,记者日前参观了全国重点省区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成果展,并采访了相关专家,揭开了我国文物安全保护的神秘外衣。
2009年12月到2010年6月,公安部、国家文物局在9个省、自治区部署开展“全国重点省区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共侦破文物案件 541起,打掉犯罪团伙7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787人,追缴文物2366件(套),包括国家一级文物14件、二级文物156件、三级文物376件,彰显了我国政府打击文物犯罪、保护文化遗产的决心和意志。此次,《众志成城 雷霆出击全国重点省区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成果展》的看点不仅仅是从文物犯罪分子手中追索回来的部分国家级文物,还有一件件文物背后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案情。
“考古鼻祖”被自家后人盗墓
一进入展览大厅,一组珍贵的青铜器和瓷器便吸引了很多参观者驻足,不单是因为这组文物的精美,更是因为它们是我国“考古鼻祖”吕大临的随葬品。
这些文物来自于陕西省蓝田县三里镇乡五里头村的吕氏家族墓,它们的主人就是北宋人吕大临,吕大临不但是当时著名的理学家,还是中国最早的金石学家(青铜器专家),考古界的鼻祖,他的著述很多,大部分著作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失散,只留下《易章句》和《考古图》。《考古图释文》奠定了现代考古学、古文学的基础。他将青铜器铭文作为一门学问系统地进行研究,并对文字加以考证。
那么这位“考古鼻祖”的随葬品是如何落入文物罪犯之手的呢?
2006年1月中旬,吕氏家族墓被盗掘,西安市公安局根据群众举报破获了这一盗挖古墓文物案,查缴文物123件,一级文物14件,二级文物 14件,三级文物49件。计有西周乳钉纹铜簋,汉代朱雀铜熏炉、盖鼎、盘、镜、灯,三国重列式神兽章纹铜镜、“湖州照子”铭铜镜、鎏金铜箸、匙以及宋代的青釉刻花花口瓶、镶银花口青釉刻花钵、包金包银青釉瓷盏托、蚌雕围棋子等器物。部分宋代以前的铜器有宋刻铭文和墨书题记。镶银花口青釉刻花钵、包金包银青釉瓷器等均为首次发现。
根据有关资料,吕氏家族墓共有吕氏四兄弟及吕通等人墓冢15座。据盗墓者交代及当地村民介绍,为盗掘吕氏家族墓,盗墓者曾花了近半年的时间进行踩点勘察,最后选定了位于果树林中的一座墓葬进行爆破盗掘。由于墓内情况不明,加上时间匆忙,他们第一次仅盗走了墓内的部分文物。为了便于再次作案,他们离开时对盗洞做了精心的遮掩和伪装,但未及再次作案,就落入了法网。
令人震惊的是,该案的主犯吕富平竟是吕氏家族的后人。据西安市公安局文物稽查大队大队长韩清龙介绍说,盗墓者、该案主犯吕富平的家就在“吕氏四贤”家族墓的附近,从小父母带着他给祖辈上坟祭祖,所以他知道附近的墓地价值很高。事实也证明了吕富平的判断,从吕氏家族墓出土的文物有北宋至商周各个朝代典型文物,有商周青铜器、汉代玉器、唐代铜器、宋代瓷器等,其中瓷器是精美罕见的宋代耀州窑官窑瓷器。
鲜血浸染的暴力文物犯罪
在展厅中部,一块展板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块展板没有与之相配的实物,没有音像资料,甚至连图片都没有,但是它上面的不过数百字,却足以让记者胆寒。这是一块记录2000年以来我国部分暴力文物犯罪案件的展板,每条案件不过用数十字表述,但那后面隐藏的却是一桩桩血案甚至是生命的陨灭。
这些案件中最令人发指的是,9月22日,趁中秋节日,一伙跨省盗墓团伙趁机将目标瞄向了澄城善化乡两周古墓群,就在他们挖掘得热火朝天时,被正在巡逻的文物保护巡逻中队的公安民警发现,并当场抓获1名盗墓分子。可当嫌疑人被带回巡警队后,盗墓分子竟然纠集近20人,闯入巡逻中队驻地当场打伤3 名公安民警,抢走被抓获的盗墓分子。事发后,澄城县公安局长张存年带领60多名民警迅速设卡追捕。9月24日,这一盗墓团伙的12名成员被警方抓获。目前,落网的3名主犯:犯罪嫌疑人屈某,山西人,为作案团伙的老板,提供资金和技术;犯罪嫌疑人梁某,渭南合阳县原文物管理所所长,在团伙中负责为盗墓分子牵线搭桥,并对文物进行鉴定;犯罪嫌疑人王某,澄城县人,负责团伙交通、食宿等后勤工作。据了解,这伙盗墓贼试图盗掘的古墓属于周代墓葬,文物部门正在勘探之中,为了保护文物,澄城县专门在这里成立巡警中队每天进行巡逻。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在采访中,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展览特别展示一部分暴力文物犯罪案件,一是向公众客观展示我国目前文物犯罪的现状;二是希望向相关部门呼吁,走私文物罪,盗窃珍贵文物罪,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等死刑罪名皆不宜取消。很多人受目前一系列盗墓小说、电影的影响,印象中的盗墓是小团伙暗中实施、使用高科技的犯罪,社会危害性不大,但事实上,目前文物犯罪已经发展为有明确分工,勘察、盗掘、走私、销售一条龙的犯罪行为,甚至是组织社会黑恶性质团伙,公然抢夺文物、暴力抗法,在以往案件中,枪支、炸药在文物犯罪案件中屡见不鲜,对国家文物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构成极大威胁。
从文物走私到文物“洗白”
展厅中心部分,一个小小的投影仪放映着侦破唐代贞顺皇后敬陵盗掘案的纪录片,很多参观者不惜花费几十分钟时间在此停留。
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以杨彬为首的20余人犯罪团伙,对位于西安市长安区庞留村附近的唐代贞顺皇后敬陵实施疯狂盗掘。其中,墓内重达27吨、长4米、宽2.6米、高2.3米的彩绘石椁被分解打包、走私出境,造成国家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该案已成功告破,抓获杨彬等犯罪分子13名,主犯被判处无期徒刑。案件侦破后,石椁的去向引起警方注意,然而杨彬等人拒不交代石椁去向,造成涉案文物石椁流失境外难以追回,追缴石椁的工作一时陷入僵局,但警方追寻文物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
2007年12月,专案组获悉,石椁已被人通过香港卖到美国,目前在一名美国古董商手里。2009年7月,专案组终于通过线索与香港的一名知情人取得联系,证实上述消息属实。在知情人与外籍古董商交涉后,对方表示愿意与专案组谈判,并约定于2009年12月29日,在香港由代理人美国人迈克出面洽谈涉案石椁文物的归属问题。
针对此情况,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和陕西历史博物馆立即组成追缴涉案文物谈判小组,如约与迈克见面,经过双方交涉,对方要求对高价购得的石椁给予经济补偿,并让中国承担回归文物的费用。谈判小组认为石椁属被盗出境文物,对方应无条件归还。为表达善意,中方愿承担石椁入境后产生的费用。今年3月4 日,美国古董商终于同意无条件将石椁归还。3月7日,石椁装了两个集装箱,重达27吨,通过海运于4月17日运抵广州。4月30日,在外漂泊6年多的贞顺皇后敬陵被盗石椁终于平安抵达西安。6月17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行了唐代贞顺皇后石椁移交仪式。该石椁经修复和复原后,将长期存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内免费供游人参观。
在展出中,另一起伪造火漆案引起了记者的疑问,这起案件发生在2009年8月。当时,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文物稽查大队接群众举报,有人准备倒卖一批青铜器。稽查大队迅速破案,涉案文物加盖了文物出境火漆,经鉴定部分文物的火漆系伪造。2009年末,许某等犯罪嫌疑人被抓获,查获假火漆、假印章、临时文物进境登记表和文物200余件。
火漆是文物合法出入境的凭证,以往听说的案件,是伪造火漆方便走私出境,这起案件中已经加盖火漆的文物却在国内市场出售。
原来,非法渠道得来的出土文物是不允许在正常市场买卖的,只能流入黑市。如今,国内收藏市场繁荣,大量海外文物回流。一些回流的文物,虽然不清楚当年如何流失海外,但一旦以合法手续回到故土,便有了正式的身份,可以进行正常交易。所以一些不法分子看到有利可图,便为非法渠道得来的出土文物伪造入关手续,如同“洗钱”一般,将文物“洗白”。
据介绍,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物流失发生在清末民初,据统计,这一时期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这一浩劫之后,中国文物又经历三次流失浪潮,一次是抗战时期,一次是改革开放前,最近的一次则是 1980年以后的走私潮,并由此形成了以港澳为跳板,从内地到欧美的中国文物走私链条。有人形容,改革开放以后的文物走私,上世纪80年代开始走,90年代开始跑。我国文物蕴藏量巨大,国际上对中国文物的需求量难以通过正常的途径得到满足,走私文物就可能会持续发生,其具体形态也在不断地变化。与此同时,我国打击文物走私和文物追索工作也一直在进行,并不断完善其方式方法。
以高科技手段打击智能化犯罪
在展厅的另一块展板上,记者看到了多幅盗墓者用于犯罪的高科技装备照片,包括金属探测器、红外夜视仪、高压电机、防毒面具、GPS、电子地图等。当记者好奇这些仪器是如何被盗墓者运用的时候,却发现展览中对于智能化犯罪的介绍仅有这一块展牌。
采访中,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笑着解释:在策展时,我们考虑到这次展览是对公众开放的,所以这方面没做详细的介绍,不能给犯罪分子学习交流技术的机会。但是在打击文物犯罪方面我们介绍了很多先进的侦查、防御技术,也希望可以给心怀不轨的人以震慑。目前,公安部计划在陕西省建立打击文物犯罪情报中心,该项目已经在着手实施中,由于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文物犯罪的骨干分子多是惯犯,所以对一些高危人群采取适当的监控手段,对发现线索、遏制犯罪都是有帮助的。此外,在“十二五”期间,我们计划向全国推广一种技术防范系统,该系统已经在我国部分地区试点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当地老百姓誉为“草原神灯”,简单讲就是一套音频采集系统,该系统对周围的说话声、脚步声、震动都非常敏感,通过系统对已经勘定的文物遗址进行全天候的监控,解决了以前单靠人力巡逻而导致的防控真空期问题。
2000年以来暴力文物犯罪案件(部分)
2000年7月2日8:50
山西运城市博物馆
2名犯罪分子手持匕首闯入馆内,用工具砸展柜玻璃,值班人员与歹徒英勇搏斗,歹徒乘出租车逃跑。
2002年3月8日晚
山西太原净因寺
10余名犯罪分子推倒寺院围墙,威逼值班员,剪断电线和电话线。歹徒准备打开店门实施抢劫时,警报器及时报警,部分作案人员被当场抓获。
2002年9月13日凌晨
甘肃天水仙人崖石窟
七八名犯罪分子捆绑文管员,盗走一尊明代铜像。
2004年1月3日 1:30
陕西铜川姜女祠
六七名犯罪分子持械入院,割断电话线,将值班人员捆绑后抢走园内两块石碑。
2004年2月
山西芮城
县公安文物犯罪侦查科原科长在实施抓捕时,遭盗墓分子连开两枪,100余粒霰弹射入体内,虽经多次手术,仍有多粒未取出。
2009年9月4日
陕西黄陵双龙万安禅院
责任编辑:罗少立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