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集中修缮文物古建

你是否看过觉苑寺巷里的清水砖墙、雕花铸铁栏杆?你可知道锅子弄原是著名女科专家何少山旧居?你又可曾注意过太庙社区中那十户石库门建筑?

这些都是杭州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的代表之作。从2005年开始,杭州便展开了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截至目前,杭州市分五批公布了284处历史建筑,而已启动实施修缮的历史建筑累计196处。杭州的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不仅留住了很多珍贵的城市记忆,也让建筑本身的利用率大为提高,并因此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肯定和赞誉。

重现石库门也重现了历史

走进杭州太庙社区燕春里,一条别有风味的小里弄里,隐藏着一组石库门造型的建筑。经过一年的修建改善工程,浮雕花饰的石库门风格已经再一次展现在了人们眼前,一个石门内嵌着一扇深色木门,大门后是两层中式木结构楼房。

这里至今仍然有着浓郁的杭州市井氛围,原先住着的许多也是老杭州人。眼下,燕春里建筑群修缮进入了尾声,20多户人家正准备重新入住。这些住户有一种搬新家的感觉,因为经过修缮后的燕春里不仅可居住性大大提高了,而且比以前更能感受到从这些特色建筑里飘荡的历史文化气韵。

原先住在燕春里5号楼的陈老师是一名画师,一家有五口人,“为了配合政府的历史建筑保护工作,我们是去年9月搬出去的。记得当时看到拆下来的房梁时,大家都吓了一跳,房梁上满是白蚁,木头都被蛀空了。原先没有卫生间也没有厨房,在保留建筑风貌的基础上,修缮时在建筑内部作了部分改善,隔出了独立卫生间、厨房。虽然在修缮之前有些人会有些质疑和观望,不过现在说实话大家也还比较满意。”

而且,经过这次修缮之后,陈老师和邻居们一样,有了与“名人”居住在一起的自豪豪。

燕春里的这十户石库门建筑,确实曾经居住过不少“名人”。“我们翻阅过一些历史档案资料,燕春里虽然只是两层的楼房,但基本都是独门独院,在那个年代,居住于此的都是当时的中产阶级。比如燕春里1号、2号原为浙江保安司令部政公处处长黄浩的居所,8号原为浙江司令部及总统府职员蒋焕文的居所。而且,燕春里9号曾住过享誉世界的华人物理学家吴健雄,吴健雄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杭州历史建筑保护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住在这样的历史建筑里,我感觉好像是在做梦,”陈老师告诉我们说,“我觉得经过这次修缮之后,作为我们这些住户应该以主人翁的角色去保护这些建筑,发扬这些历史文化。”

杭州历保工程大手笔推进

历史文化名城是杭州的“金字招牌”,是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最大“卖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矛盾逐渐显现,国内不少历史文化名城一度陷入“拆老城、建新城”的困境,杭州及时开展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给很多有历史价值的老房子撑起了一顶“保护伞”。

杭州的历史建筑是指“建成五十年以上,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体现城市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或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教育意义,且尚未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或文物保护点的建筑物。”建成不满五十年的建筑,具有特别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或具有非常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的,经批准也可被公布为历史建筑。也就是说,杭州历史建筑的保护对象和范围较文物保护单位相比,更为广泛。它是针对除经典的、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之外,其他具有一定价值的老房子的一种保护,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进一步扩充,体现了政府和市民对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

如今,杭州已累计启动实施196处历史建筑修缮,占到了历史建筑总量的69%,一大批亟须整修的历史建筑得到了及时的保护和修缮。除了燕春里的石库门,别称“寿山堂”的锅子弄34号建筑也已经重现何氏三代名医的风采。寿山堂原为杭州名医何九香堂名,清末民初,何九香在杭垣石牌楼(今清泰街与建国中路交叉口)淳佑桥东购地2亩多,筑瓦屋数楹,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时日一长,颇负盛名,以“石牌楼何氏女科”挂牌接诊。何九香儿子何稚香、孙子何少山均子承父业,敬业爱民,遂成三代名医。此外,觉苑寺巷的19、20号建筑,建于上世纪20年代,是民国时期中西合璧建筑的典型代表,被列入了我市第二批公布的历史建筑名单,如今也得到了很好的修缮和保护。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