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空的林子超旧居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孩子们在林子超旧居附近嬉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林子超旧居院子中两栋主要建筑并肩而建,欧洲建筑风格明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从门外仰望林子超旧居。

来到蓬江区丹灶联合村塘边里时,已是傍晚时分了。联合经济联合社社长谢启苍为我们带路,沿着乡间小路进入塘边里,前往林子超的故居。在蓬江、江海两区“三旧”改造规划中,列出了一批保留文物点名单,林子超旧居也在其中。

在路口处,即看见一片鱼塘,一座绿瓦白墙的旧式单层小房屋立于水面之上,屋外一条白色小道通往鱼塘边。今年76岁的老人林伯正在鱼塘边忙着为农作物浇水。他告诉记者,这座旧式的小房屋是林子超所有,从他记事起,便有了。林伯说:“这里以前是生产队的办公室,每逢夏天的晚上,大伙就会在这里乘凉,可热闹了。”但不知曾几何时,这里的热闹景象不再有了,小房屋被荒废多年,里面堆满了杂物,成为附近的小孩探险和捉迷藏的地方。有村民担心这座房子的屋顶会坍塌,还在四周架起了几根粗大的木棍。

我们又往前走大约500米,一座欧式风味十足的院落屹立于眼前。院落的大门横梁上仍能看见“毛主席万寿无疆”几个字。两座建筑样式相同的楼房对称布置,犹如“孖仔”,对峙立于院落之中。谢启苍介绍,这就是林子超旧居,当地人称之为“孖楼”。由于林子超的后人移居海外,因此“孖楼”长年空置,大门紧闭。

“林子超是塘边里的大户人家,其父林德循曾在香港创业,家境富裕,在塘边里有不少产业。林家老屋年代久远,在当地很有名,其建筑风格也是少见。”谢社长告诉记者。

这两座两层大屋的外墙是用青砖砌成的,既有中式老屋的传统风格,又有西式城堡的结构,是村里的一个标志性建筑,但关于“孖楼”的具体“年龄”,村里的老人家也说不清,不过推测它至少应该有80岁“高龄”了。

谢启苍告诉记者,为了保护好林子超旧居周边的环境,联合经济联合社去年曾出资1000多元清理过屋外的杂草。从房屋外墙以及外环境来看,这座大屋尚算光洁,不过历经风雨的洗礼,部分屋脊已经坍塌了,加上小偷光顾,留下了不少伤痕。

在村中,一直流传着林子超家族中有一人是孙中山的孙女婿的说法,可这种说法,目前无法得到证实。五邑大学副教授梅伟强在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林子超家族与孙氏家族是否有姻亲,并无史料记载,所以无法确定。“关于孙氏家族与五邑籍华侨有姻亲的说法,我还是首次听到,以后可以做深入研究。”梅伟强说。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