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守护“余泽鸿故居”二十年

在距长宁县梅硐镇3公里处的大窝沱,坐落着曾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余泽鸿烈士的故居。今年72岁的余新向老人,为了信守承诺,20年来,义务看护余泽鸿故居。

余泽鸿是四川省长宁县梅硐镇人。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主持湖北省委工作,担任中央组织部秘书、中共中央秘书处秘书长、苏区中央局秘书长,建宁独立师师长等。是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我党早期学生运动的杰出领袖,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优秀的军事指挥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余泽鸿侄子余新向手指的方向就是余泽鸿早年常住的左厢房

余泽鸿的故居在长宁县梅硐镇泽鸿村2社大窝沱,掩映在群山之中,距长宁县城约50公里。余泽鸿烈士故居建筑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古老的民房经过百年风雨侵蚀,墙壁脱落,已经略显残破,但依然保持着原有风貌。

余泽鸿故居是一幢同字形的院子。大门由8根原木撑起双坡屋顶,大门左右均有耳墙,是整石垒成的,砌上黄土层。进入院门,便是一个充满川南民居特色的四合院。院子正面、左、右三面是厢房。正面有1道大门,3扇小门,均有高高的木门槛。所有的窗户都是具有晚清风格的雕花木格,屋檐的横梁上的挑木上有精制的花形镂空雕。

“我父辈说,我堂伯余泽鸿就出生在这里,这边是他当年常住的屋子,屋子里设施很简陋,就跟当年差不多,”余新向老人指着左厢房说。余新向是余泽鸿弟弟的儿子,称余泽鸿为伯伯。余新向老人介绍说,余泽鸿的儿子余蜀江在外地工作和生活,多年前,把照管故居的任务交给了他。为信守承诺,余新向从1991年开始,就在余泽鸿的故居生活,至今已经是20个年头。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余泽鸿故居全貌

同住在余泽鸿故居的有4户人,都是余泽鸿烈士的亲人。余泽鸿的侄子余新宪说:“其实,余新向自己的房子就在200米开外,是一楼一底的小洋房,生活条件很好,为了照顾好堂伯(余泽鸿)的屋子,他宁愿自己苦,在这边住了差不多20年了。”据悉,他们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对余泽鸿故居进行看护,进行日常维护,尽量保持故居原貌。

余新向老人告诉记者,余泽鸿故居外观建设虽然普通,但内里结构却独特。当地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当年,有2名女红军就藏在房子夹墙里,敌人数次搜索,均未能搜出。据《中共长宁县党史》(第一卷 1919—1949)记载,“1935年11月,长征女红军、余泽鸿临产的妻子李桂洪与另一名女红军阚思颖隐藏在这里,得到当地群众的殊死保护。12月1日上午天天刚亮,敌川军第21军陈万仞第5师的曾排长带领敌军向大窝沱搜索而来,两名女红军便迅速藏进余家的夹墙(当地人称地印子)。敌人对余家翻箱倒柜,损坏财物,把所有关赶到屋外场坝子,同时对余泽鸿父母及及“王伙二” 等余家人进行捆绑、吊打。”但是,2名女红军躲在神奇的夹墙里,未被搜出,保全了生命。

长宁县党史办主任刘仕雄告诉记者,长宁县在2009年9月份被四川省人民政府认定为革命老区。余泽鸿故居一带,都是当年川滇黔边区游记纵队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当前,该县大兴红色旅游,不仅对余泽鸿故居等革命遗址进行整治、恢复原貌,还进一步完善了红色旅游交通设施。同时,占地3000米的泽鸿广场已经完成规划,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战史馆正在筹备中。

责任编辑:八寶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