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馆管护员抢救文物献身 洪水中救回珍贵“畲族祖图”
百年一遇的暴雨山洪退去了,闽西北秀美的山水又重现了往日的生机。
然而,在顺昌县华阳山景区,大家却再也见不到畲族民俗馆那位肤色黝黑、面带憨厚的微笑、被当地畲族老乡称为“罗哥”的管护员。他走了,走得那么匆忙、那么突然,甚至还来不及告别他的家人、他的畲族乡亲朋友以及他所热爱的工作。
他就是福建省顺昌县华阳山景区畲族民俗馆管护员,今年52岁的共产党员罗占胜。
6月18日,位于闽北的华阳山景区遭到罕见的暴雨袭击,汹涌而来的泥石流扑向畲族民俗馆,为了抢救馆内的珍贵文物,他毫不犹豫挺身而出,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记者赶到顺昌县华阳山景区采访,只见一座展馆在泥泞乱石之中岌岌可危,不难想象,当时滚滚而来的泥石流是多么可怕地席卷过这里。
“我是管护员,责任比别人更大”“今天雨很大,我要在景区帮忙抢险,家里的田你帮着放水吧。”6月18日上午,罗占胜像往常一样给妻子林雪姬打了个电话。林雪姬怎么也不会想到,这句话竟成了他们夫妻的诀别。
那一天,历史上罕见的强降雨横扫闽北,顺昌县更是遭逢百年一遇的特大暴雨山洪突袭,山体滑坡,泥石流肆虐,全县一片汪洋,道路、通信、电力、供水全部中断。正在申报国家4A级景区的华阳山景区也未能幸免———山洪引发的泥石流滚滚涌向华阳山九龙湖水库,堵塞坝口,洪水暴涨,严重威胁到大坝和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洪水无情,时间紧迫!湖堤一旦溃决,不仅景区内的设施会被冲毁,就连下游民房也要被冲跨。为了保护大坝和村民的生命财产,罗占胜和景区的职工一起,争分夺秒地冒着倾盆大雨疏堵泄洪。
抢险中,景区工程部经理雷阿生一直都和罗占胜在一起。“在坝上的时候,他一直惦记着馆里的文物。我劝他不要那么急着去,水太大了。如果罗哥没有去,他不会走啊!”回想起当时的情形,这个面色黑黝身材壮实的汉子眼圈一直是红红的。
“罗哥说他对馆里的文物负有责任。”景区的安保员占德云和餐饮部经理高琴秀是最后见到罗占胜的人,他们一起经历了最危险的时刻。
“民俗馆的水已经没过膝盖,我们花了两个小时转移了大部分物品。”占德云说,当时年过半百的罗哥早已精疲力竭,大家都劝他不要再进馆去了。
“我得去把祖图拿出来!我是管护员,责任比别人更大!”为了进入馆内陈列室抢救一幅珍贵的畲族祖图,他又再次艰难地涉水进馆。而此时,华阳山周边山体已多处滑坡,民俗馆前的华阳小溪已汇成一条大河,浊浪腾空,来势汹汹,不时卷起滚滚的浪头,如猛兽般扑向民俗馆。
畲族祖图又称“盘瓠图”,是畲族信仰的主要标志之一。祖图将畲族的始祖盘瓠所立奇功及其不畏艰难繁衍出盘、蓝、雷、钟四姓子孙的传说,用40多幅连环画表现出来,绘在一幅十几丈长的布帛上,生动地再现了畲族数千年来的演变史,是现今许多畲族村落中世代珍藏、秘不示人的一种画传艺术珍宝。
“塌方啦!快跑啊!快跑!”在附近抢险的村民看到远处咆哮而来的山洪,惊恐地冲着30米外的民俗馆大喊。铺天盖地的雨声、洪水声盖过了呼喊,村民们撕破了嗓子也无法阻挡泥石流疯狂涌进。
“罗哥,快……”走在罗占胜身后的占德云和高琴秀来不及对罗占胜再喊出一个字,山洪裹夹着泥石就铺天盖地涌下来,民俗馆瞬间被泥石流吞没。
“罗哥!罗哥!”死里逃生的占德云和高琴秀顾不上惊恐,慌忙套上救生衣跳入没膝的洪水,一路哭喊着寻找罗占胜。
回应他们的,却只有茫茫的浊流和哗哗的雨声。
“民俗馆就是我的‘别墅’”
5年前,罗占胜来到华阳山生态旅游景区工作,这一干就是5个春秋。2007年他被安排到畲族民俗馆做管护员,看着展馆不断发展,他也越来越热爱这个平凡的岗位了。
畲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福建省是畲族主要的世居地。华阳山生态旅游区是3A级景区,位于畲族人口集聚的村落顺昌县下沙村。
“看到罗占胜,大多数人都以为他是畲族人。”华阳山景区项目助理张金珠说,“他对畲族文化爱到家了,逢节打糯米糍粑,冬夏做‘擂茶’,‘三月三’做乌饭,闲暇时唱畲族山歌……他把自己当成了畲族人。”
蒋炎辉是景区的营销部经理,他告诉记者,罗占胜在担任管护员期间,吃住都在馆里,尽管他家离景区只有十几公里路,他却很少回家。“我曾经对罗哥开玩笑说,‘你一个人住在馆里不寂寞吗?’”
“我不寂寞啊,馆里多好,这里就是我的家,我的别墅呢。”罗哥说着,脸上现出憨厚的微笑。
据景区的员工回忆,罗占胜对馆里的每一件物品都如数家珍,总是小心翼翼地维护着,擦了又擦,抹了又抹。他还亲自给游客打糍粑、做乌米饭,让游客体验畲族的习俗。馆里有一套舞台音响设备,他自学研究维护,成了专业人士;他甚至亲手整理畲族的陈列实物,研究畲族历史文化,几乎成了畲族历史文化方面的专家。
张金珠告诉记者,罗占胜工资不高,月薪只有1000元左右。而他家所在的埔上镇张墩村是全县的小康村,交通方便,商品经济活跃,还是全省著名的葡萄和葡萄酒生产基地。他却抛开自己的大片葡萄园和赚钱机会,执意来到城郊华阳山畲族民俗馆当了一名不起眼的管护员。5年来,他经常为工作放弃了周末工休,完全是出于对畲族文化的热爱。
“有困难,找罗哥”
罗占胜不仅热爱畲族文化,还为畲族乡亲奉献了一颗热心。
“有困难,找罗哥!”这是黄坑村畲族乡亲习惯说的一句话。
罗占胜曾经当过村文书,能写会算,20岁学会了开拖拉机,30多岁学会了开汽车,还懂一些财会知识。他还负责景区内的一些采购工作,大到泥沙木料,小到每天的饭菜、一针一线。
“罗哥是个多面手,很能干,既是管护员,还是驾驶员、卫生员、音响师……还喜爱畲族民俗文化研究。”说到罗占胜在民俗馆的工作,景区的员工无不称赞有加。
由于工作需要,景区有一辆面包车交由罗占胜使用。
“村里没有班车,要到7公里以外的县城看病或是买东西都特别不方便,每次找到罗哥帮忙,他总是二话不说就用车把大伙送到县城。”
畲民雷阿生和罗占胜共事了5年,说起罗占胜对畲民的帮助,这个壮实的汉子再一次红了眼圈:“罗哥的家离景区有十多公里,他从来没有开过这辆车回家,却一次又一次为村里的畲民当起了义务车夫。”
今年3月的一个深夜,村里一位雷姓畲民的2个月大的婴儿发高烧,亟须到县医院输液。那天雨下得很大,又找不到车,看着高烧昏迷的孩子,他心急如焚。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他给罗哥打了求助电话。没想到罗哥不仅连夜帮他将孩子送到了县医院,还跑上跑下办手续、当帮手,一直等到第二天中午,孩子烧退了又将他们接回村。
谁家的孩子要打疫苗,谁家的老人病了,谁家的阿婆要买菜,谁家的媳妇要生了……在来往县城的路上,罗哥的车就是畲民们招手即停的“免费的士”。雷阿生回忆说:“不仅是村民找罗哥帮忙,他都热心帮助,在路上他看到畲民乡亲都会主动停下车,把他们送到目的地。”
罗占胜不仅是畲民的义务车夫,还是畲民的义务修理工、义务炊事员。多年来,他帮着畲民修好了不少拖拉机、摩托车;逢年过节,他还会帮着畲民做乌米饭、打糍粑。他把爱给了每一个需要帮助的畲民乡亲。畲民们要请罗哥吃饭,他总是憨憨一笑,却从来不肯去吃。
对于村民喜爱的罗哥突然离去,畲民们悲痛万分。村民顺着华阳小溪找了罗哥3天3夜。
直到6月21日,在村口的田地里,老乡们发现了他们的罗哥,正静静地躺在泥泞中,仿佛睡着了。
“几米外就是大河(富屯溪),可是罗哥他舍不得走啊,他恋着这个地方。”占德云看到罗哥的时候,这条硬汉竟伏在罗哥的遗体上号啕大哭。“我把罗哥从田里抱上来,不相信罗哥的真的走了!”
大雨中,几位畲民含着泪水,将罗哥的遗体仔细擦洗干净。
没有约定,草席买来了,香烛买来了,寿衣买来了……80多岁的畲民老太顾不上家里遭灾,徒步赶来;村里的妇女哭着赶来了;60多岁的大爷张清彬赶来了,村里的壮小伙雷冯国赶来了,全村的村民赶来了。
“罗哥平时那样帮我们,我们一定要送罗哥最后一程。”大雨阻断了交通,道路泥泞难走,畲民们冒着大雨,踏着泥泞,一路叫着“罗哥走好!”
这一程,走了很久很久。他留下一本没记完的用车单
罗占胜走后,他开的那辆面包车一直静静地停在被损毁的畲族民俗馆门口。
车里的东西只有一包没用完的纸巾、一盘没听完的音乐磁带、一把没用完的笔、一本没记完的用车单。
打开用车单,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用车的详情:4月6日全天,20公里,买菜、送池师傅回家;4月8日下午,18公里,换液化气;5月25日上午,15公里,换轮胎;6月18日上午,15公里,买菜……
几十页记得满满的用车单,戛然而止在6月18日———他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啊!
“那天早上雨那么大,他还特地跑去买菜,他怕景区的路万一塌方,大家的伙食供应不上。”张金珠一边说,一边难过地连连摇头,“出去一趟很危险,可罗哥却惦记着大家的伙食。”
受灾前,华阳山景区正争创4A级景区,罗占胜曾对营销部经理蒋炎辉说:“我没读过什么书,不懂得旅游专业的大学问,但我可以帮助景区搞好后勤工作,为大家服务,让申报4A级景区没有后顾之忧。”
“景区评上4A级是罗哥最大的心愿。”蒋炎辉说,在游客接待中心的建设中,他总是主动来帮忙。不是他分内的事情,他也记挂在心上。“罗哥就是这样,实在得很,总是默默地想帮助别人。不论是购买材料还是添砖加瓦,只要是缺了啥、少了啥,就算是大热天刚出车回来,罗哥一口水顾不上喝,扭头就就会帮着去采买。”
6月初,游客接待中心建成后,罗占胜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悄悄去打扫卫生。“有一次,我碰到他在做卫生,他还挺不好意思。我知道,他只是想帮大家分担一点工作,却又不想让大家知道。”蒋炎辉说。
“罗哥走了,拖拉机可不能坏啊。”雷阿生红着眼圈对记者说,以前罗占胜常常帮助工程部开拖拉机运砂石、木料,有的时候拖拉机坏了,不出半天,罗占胜就能把它修好,从来不耽误工期。“我现在看着拖拉机就想起罗哥,就好像他还没走。”
“罗哥还没把电脑学会就走了,他一定很遗憾。”高琴秀回忆道,罗占胜很好学,尽管已经52岁了,可要是遇到什么东西不懂,还常常向年轻人请教。“罗哥看到我们都会电脑,特别想学。他说这样就能用电脑来管理他经手的账目,更加高效科学了。他学电脑十分认真,常常站在我身边看我操作,默默记着,一有机会,也会上机练打字、学拼音。”
“很多人都知道,罗哥的右手有残疾,可他从来没有要人帮他一把,反而是常常帮助别人。”高琴秀忘不了,在景区的工作中,罗哥分内分外、大大小小做过的事太多了,根本无法计算。景区里的路灯坏了,只要一个电话,不论多晚,他都会乐呵呵地跑来换上;办公室的电路坏了,他总是笑眯眯地把它修好;哪里漏了水,他悄悄地把水管补好;为了给景区节约煤气,他顶着烈日也要把柴火劈好。
“罗哥和同事都相处得很好,大家一起就像兄弟姐妹一样。”说到这里,高琴秀落泪了,她想起罗哥平时就像大哥一样关心她和景区内的同事。“今天很冷哦,记得多穿衣。”罗哥总是憨憨地笑着提醒她,在生活的点滴中关心大家。“真的,我感觉罗哥没有走,他时刻都在我们的身边。”
“我来过华阳山景区很多次,听过很多人提起过罗占胜,说他是位热心肠的多面手,可一次都没顾上和他聊聊家常。”顺昌县旅游局局长钱升亮不无遗憾地说,他极力回忆对罗占胜的印象,“这个同志太不显眼了!”
“罗哥他朴实,到景区来的领导那么多,可他从来没有主动和哪位领导讲过话、套过近乎。”蒋炎辉感慨道。
一连几天的采访,记者就是找不到一张罗占胜生前的工作照片。最后,只在景区员工的一张集体照中看到了罗占胜,他站在最边上,毫不起眼,甚至还有些土气,脸上带着大家熟悉的憨笑。
罗哥,你不会走远的“罗占胜,他不是第一次站在抗洪抢险的第一线了。”
下沙村主任陈香泉没有忘记,2006年夏天,顺昌县也曾遭遇洪水的袭击,当时出村必经的一条铁路隧道被泥沙堵住了,为了畲民乡亲的进出方便,罗占胜开着拖拉机冒着大雨抢险清淤。
当时拖拉机突然刹车失灵,直冲向正在抢险的村民,就在千钧一发之际,罗占胜死死地把住方向盘,让拖拉机向山上冲去……村民脱险了,拖拉机却撞山后翻了,罗占胜被甩了出去,身受重伤。
“他的命是捡回来的,可他事后却没当一回事,笑一笑就算了。”陈香泉叹了口气,“今年抗洪抢险,他又冲上了一线!”
罗占胜遗体被发现的时候,一把钥匙还系在他腰带上。
“那是畲族民俗馆的钥匙啊!”张金珠感慨地告诉记者,罗占胜把民俗馆的文物看得很重,钥匙从来都不离身。“罗哥没有留下什么东西,我们只是在被冲毁的民俗馆里找到了一个盒子,里面全都是罗哥为景区采购经手的账目,每一笔账都清清楚楚。”
罗占胜的家并不富裕。
罗占胜的家在顺昌县张墩村的村尾,那是一栋普通的两层砖木结构的房子,斑驳的墙壁布满裂痕,屋内的摆设简单却很整洁。83岁高龄的父亲重病在床,母亲体弱多病,靠在家务农的罗占胜的妻子林雪姬照料,家里的开支主要来自罗占胜在景区打工的收入。
尽管日子过得清贫,罗占胜却用他那特有的爱,默默地支撑着这个和谐的家。妻子过生日了,他用积攒的钱悄悄买了一条她心仪已久的项链;儿媳妇想买新衣服,他抽空陪他们一起去县城;孙子4岁了,从不请假的他连夜赶到福州给孙子买蛋糕、买玩具。
“老罗走得太突然了。”谈及丈夫,林雪姬泪如雨下,32年的夫妻,他们几乎没有拌过一句嘴,吵过一次架。尽管罗占胜因为工作的原因回家不多,但每天一个问候电话多年来从未间断,一家人和和睦睦。“日子苦了几十年,好容易这几年家里开始慢慢好起来,老罗却走了!”
“儿子抢救畲族文化,他做得对!”罗占胜83岁高龄的父亲曾是张墩村的老支委。“可他不该丢下我们走了啊……”面对老年丧子,他老泪纵横,泣不成声。
“其实,父亲是一个很平凡的人,为工作、为畲族乡亲、为一家老小操劳了一辈子,就是不太会想到自己。”儿子罗仁卿记得,从小到大,父亲都是家里的顶梁柱,一直默默地用父爱关心着他和妹妹的成长,是他们心目中平凡又伟大的父亲,“我们会一直想念他!”
罗仁卿不知道,其实父亲又何尝不牵挂着家人。在罗占胜的用车单背后,他工工整整地用楷书写着儿子、孙子和家人的名字。
被洪水冲垮的民俗馆里,墙上还残留着罗占胜生前认真摘抄的警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罗占胜已经用自己的行为和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爱岗敬业、什么是乐于助人、什么是舍己为公。据了解,罗占胜殉职后,县里正在整理他的事迹材料,报请上级党组织追认他为优秀共产党员。
采访过程中,福建省旅游局局长郭恒明多次打电话询问情况,在听了采访介绍后感慨地说:“罗占胜同志的行为和精神是福建旅游人学习的榜样!在福建旅游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进程中,正需要大力发扬这一种爱岗敬业、舍己为公的精神!”
闽北各级旅游部门和业界如今都在传颂着这位不曾谋面的景区管护员,他的点点滴滴,感动着每一个人,也激励着每一个人。罗哥,他不会走远,他没有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