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文物修复现场(图)

学习文物修复与鉴定专业的婷婷是这里的志愿者,她像“侦探”一样,在几千块碎瓷片中寻找着裂纹相同的两个瓷片。常人看来枯燥、乏味的工作,对她来说却充满乐趣。
10月18日,是北京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纪念日。为使圆明园受损文物重现当年风采,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与圆明园管理处共同举办了“文物保护,我们携手——圆明园文物修复大型公益活动”。6月18日起至10月18日,在圆明园南门内的修复现场,参观者可透过玻璃目睹破碎瓷片复原为完整瓷器的过程。活动期间,还展出了铜版画40景图、150张圆明园老照片和百余件珍贵瓷片。
据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秘书长、圆明园文物修复组副组长于洋介绍,首批修复的20件文物主要是在圆明园出土的官窑和民窑破损瓷器,其中不仅有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使用的精致器具,也包括宫女、太监使用的普通用具。
“这些瓷器充分展现了清盛世三帝的不同个性。康熙帝在位61年,是一位勤政好学的皇帝,对于西洋的科技、医学、艺术等都有相当高的造诣。当时的督窑官臧应选、刘源、郎廷极等所烧造的官窑瓷器在后世得到极高的评价。雍正时期的瓷器沉稳、细腻,器形不像康熙年间的那样大,也不像乾隆年间的那样繁复,这和雍正的性格有关,他45岁登基,性格内敛,对瓷器烧造要求严谨,所以器形端庄、花纹细腻。‘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对艺术的追求达到了狂热的程度,尤其酷爱新奇制品。乾隆时期的瓷器在釉色、品种、器形上不拘一格,各类工艺技法都有创新。”于洋说。
据介绍,整个修复过程分七步:第一步是分拣。由于此次修复的文物都是历年清理圆明园遗址及考古挖掘采集出土的瓷器,全部是从未向世人展示过的稀世珍品。在实施修复之前,需要对修复瓷器进行分拣,对每一件瓷器残器或残片进行标号,并按时代特色、文物信息进行分类。第二步是清洗。在对古陶瓷片进行拼接之前,必须要把残片上的泥土、垢迹,以及以前修复过程中所涂抹在接口上的粘合剂彻底清除干净,再重新进行对接。第三步是拼接。拼接前要仔细观察需修复器物的残片形状、颜色、纹饰,并进行试拼编号。碎片拼接先用热熔胶枪固定,观察其形态是否自然,然后把器物拆解重新粘接,用新型树脂胶在承重部少量的点接。第四步是配补、找平。瓷器拼接完成后,瓷片之间都会留下粘接细缝和残缺部分。只有对这些细缝和残缺部分进行补配,加上肌理的制作,才能更好地表现出器物的质地。第五步是上色、做釉。以器物本身的颜色、纹饰、质感为依据进行上色,使填充上色处尽量与器物本身合为一体,提高文物的观赏价值,恢复文物局部的历史原貌。第六步是做旧。除了观察文物本身的颜色及调色准确外,更重要的是寻求对文物质感的体现,尽力模仿文物自内而外的自然感觉,以反映文物的整体效果及历史风貌。第七步是存档。将修复完成的器物拍照存档,编写修复报告,并为每一件修复文物建立3D影像数字化文物档案。
“修复后的文物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修复,从正面看不出修复痕迹;另一类则不做修饰,让观众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拼接部分,感受历史的质感。”于洋说。
据了解,这些修复后的文物将于10月18日回归圆明园,并到全国巡回展出。

记者们大都是文物修复的外行,采访过程中又是录又是记,磕磕绊绊地理解着专家的介绍,而专家也权当是在通过传媒做一次文物修复的普及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