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国铁足大鼎科技保护论证会在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召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近日,战国中山国铁足大鼎科技保护论证会在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会议室召开。会议邀请了我国金属文物保护专家马清林、潘路、吴来明、周浩等,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与会并对铁足大鼎科技保护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李耀光、省文物研究所所长韩立森、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副调研员张志文以及中心科技保护室全体同志参加了会议,论证会由省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任亚珊主持。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与会专家首先到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现场查看了战国中山国铁足大鼎保护现状,在省文物保护中心会议室听取了战国中山国铁足大鼎情况简介、有关铸造工艺研究、样品检测报告和X光成像分析报告。会议认为,作为国宝级文物和战国中山国代表性器物,战国中山国铁足大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形体最大的铁足铜鼎和铭文最多的战国青铜器,具有极高的价值,但由于三个鼎足为铸铁材料,出土后没有进行过必要的保护处理,在馆藏大气环境中放置30余年后,铁足外表面的锈垢变得十分酥松,局部形成腐蚀膨胀开裂,随时都存在断裂的可能,实施整体科技保护加固和保存环境控制势在必行。会议指出,为全面保护和展示这件珍贵的国宝级文物,国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曾多次要求,一定要切实做好铁足大鼎的技术保护方案,科学实施铁足大鼎的科技保护和保存环境改善工作。根据目前铁足大鼎保护现状和检测资料分析,中山国铁足大鼎的整体科技保护工作是可以实施的,铁足与铜鼎本体结合部位是可修复可加固的。

论证会上,专家提出要进一步实施三维激光扫描和CT、γ(伽玛)射线无损探伤分析,充分做好铁足与铜鼎本体结合部位的结构原理、受力和病害病理分析,弄清铁足内部腐蚀状况和表面铁锈的矿化程度,形成检测分析报告并进行评估,确定铁足大鼎科技保护路线,进而实施整体科技保护和保存控制环境技术方案的制定。整体保护方案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后,科学实施好铁足大鼎科技保护和保存环境控制工作。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