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平顶山的民间文化保护者——王庆祥访谈
31.jpg)
王庆祥,男,1960年9月16日出生,祖籍河南省宝丰县人。毕业于郑大新闻本科(业大),现为河南省平顶山市政协委员、《平顶山日报》社记者、平顶山市民间文化保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平顶山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文物网:平顶山民间文保协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现在有多少成员?
王庆祥:平顶山市民间文保协会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2006年7月13日成立。当时,经互联网查询,在国内尚属第一家民间文化保护团体,没有相应的机构。截止目前,已有会员120多名。
31.jpg)
中国文物网:平顶山市民间文化保护协会,取得了哪些成绩?为河南的文保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请您为我们详细讲述一下?
王庆祥:该会自2006年7月13日成立以来,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会长邹积余、各位理事和理事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配合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文化强市的战略部署,同有关部门一道,对我市的民间文化遗产进行了积极的发掘、整理、抢救、保护、宣传工作,对提高我市的文化品位、增加影响力和知名度做出了积极贡献。由于工作成绩突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和表扬。
现将协会成立以来所开展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挖掘、整理中国长城文化现象,组织考察楚长城遗迹,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以后的保护、开发、申报工作奠定了基础。
我市民间文化保护协会自成立以来,就以市委、市政府打造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为工作基点。在保护抢救、挖掘整理的工作性质上,寻求重点,打造有协会自身特色的工作预案。根据秘书长王庆祥的提议,经协会常务理事会研究,决定对有着深厚文化底蕴、有着广泛影响力、对我国长城文化的建设有着不可抹杀作用的楚长城进行考察。
2007年11月12日,由市民间文化保护协会组织实施的“觅踪寻访楚长城考察”活动拉开序幕。此活动得到了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物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在市文化活动中心举行了考察授旗仪式。在这次考察中,协会组织了60多名志愿者组成考察队,他们不畏严寒,顶风冒雪到叶县、鲁山、舞钢三县(市)进行了为期20多天的实地考察和论证,总行程近3000公里。中新社、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大河报、东方今报、平顶山日报、平顶山晚报等多家新闻媒体派记者跟踪报道;会长邹积余、执行会长潘民中分别到现场看望队员,给予鼓励和支持,促进了考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于协会组织的这次考察楚长城的新闻,在《中新社》、《人民网》、《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大河报》、《平顶山日报》等30多家媒体播报,收集整理了大量有珍贵价值的图文资料,引起很大社会影响。同时,协会积极组织人员编辑《楚长城画册》,并向参加“2007年中国湘鄂豫皖楚文化研讨会”的200多名代表赠送,为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平顶山的知名度和文化品味,发掘、研究、保护楚长城做出积极贡献。
协会会员董中峰被评为全国15名优秀长城保护者,是我省唯一的。
二、 自2006年协会成立以来,调查汝州风穴寺塔林中心地带大面积黄土被破坏一案,通过调查,在媒体上报道后,当地部门及时纠正,将塔林中心地带挖空的大面积黄土进行了回填,保护了国家珍贵文物的安全。
三、 协会经常为《平顶山晚报》提供《鹰城地理》栏目里的新闻线索,为此栏目的成功举办做出积极贡献。潘民中会长与秘书长王庆祥分别担任教育电视台[话说鹰城]栏目的顾问和统筹,为该栏目提供有力支持。
四、组织书画交流活动。2007年2月28日以来,多次组织开展了“平顶山市书画艺术交流”活动。十多位书画名家在分别在市迪信通商场、小蓝鲸酒店、明珠花园等处泼墨抒怀,为市民义写书画,进行书画交流,受到广大市民和书画爱好者的欢迎。
五、在郏县组织召开了“平顶山市茶食文化研讨会” 。 2007年5月11日,协会组织会员在郏县冢头镇召开“平顶山市茶食文化研讨会”,与会的30多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就如何挖掘、整理、保护、抢救茶食文化,促进经济繁荣,提出了许多忠肯的意见和建议。
六、建创了中国摄影文化网,对平顶山各具特色的民间文化产业进行了立体宣传,为提升我市厚重的文化现象,构建了影响广泛的网络系统。
七、开展了海外民间文化交流活动。2008年5月,市“对台办”与协会共同组织了民间文化人士赴台湾考察活动,进行“民间文化交流”,增进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文化一体的友谊往来,促进了两岸民间文化事业的发展。
八、协会多次对 “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发展地方特色文化”、“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塑造城市形象”、“优化旅游环境,消除矸石山污染”及“如何开发马街书会的旅游资源”等事宜写出提案,得到了市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重视,并取得良好成效。
九、由协会参与发掘、整理、支持的“宝丰马街书会”、郏县冢头镇历史文化遗迹、张店村历史文化遗迹等文化项目通过申报,该项目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河南省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称号。
十、楚长城考察活动已取得辉煌成绩。据新华社3月9日电:河南省文物局通过用考古学的方法,确认找到了被称为中国“长城之父”的楚长城遗址。部分楚长城遗址在我市境内。
大河报记者曾对楚长城考察在“厚重河南”栏目里进行系列报道

1.jpg)
中国文物网:平顶山境内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寺庙,是以什么方式保存得这么完好?咱们民间文保组织在这些古迹的保护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王庆祥:平顶山境内的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寺庙虽经古今战乱的洗劫,一部分在全国较知名的庙寺在当地政府及民间爱国人士的保护下才得以保存下来。目前,在本地个别地区,有部分群众缺乏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常出现在保护的区域内(包括自己的住房)乱搭乱建行为。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民间文化保护者、记者、摄影家,有义务,有责任,去为此付出,积极做出贡献。协会在实施保护的工作中,积极组织民间文化爱好者,对本地区的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民俗文化、旅游文化等项,利用图片、录像、互联网,进行发掘、整合、宣传。对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即将受到严重损害的历史文化遗产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抢救,在即没有执法权限,也不能强权干涉的情况下,通过影像资料、批评文章,报知有关部门进行治理。

中国文物网:现在城市化的进程已经是势不可挡,不过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表现的相对缓慢一些,您觉得怎样才能改善这种状况,咱们的民间文保组织在这方面能发挥什么作用?
王庆祥:祖国建设迅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文明程度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标尺。作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有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衡量能否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我认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表现相对缓慢的原因是,个别地区的长官一味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追求能产生影响力的亮点工程,而文化遗产、民间文化、旅游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则是一项长期、持久的慢性工程,成绩出的较慢,经济增长点也慢,所以,才会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表现相对缓慢的现象。为改善这种现状,国家在强化文物保护法的基础上,应该建立有关民间文化保护的相应机构或是出台有关对民间文化保护机构开展工作所赋予的权限及鼓励政策。平顶山市民间文化保护协会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不等不靠,积极向政府及有关部门提合理化建议,更重要的是组织“民保”人员,深入民间开展普查及发掘工作,使已确定国家保护行列的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做好宣传保护工作,使其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保护好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对民间相传的及未被发掘的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采访、考察,作好记录整合工作,协助当地政府搞好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目前,配合媒体在《平顶山晚报》“鹰城地理”、《平顶山教育电视台》“话说鹰城”栏目里,已提供许多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图文资料。

22.jpg)
中国文物网:您认为民间文保组织在整个文物保护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怎样才能更好的发展?
王庆祥:我认为“民保”组织在整个文物保护中处于一个上边没有相应机构,下边没有一个相应配合部门,使开展民间文化保护工作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在普查中,需要长途跋涉、需要录像、拍照、整理资料、大力宣传,没有一点资金支持,只凭一片热情是不够的。为了更好的发挥民间文保的作用,就需要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使“民保”组织能与政府部门直接发生工作关系,资金上也可支持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加大对优秀民间文保工作者的奖励,使更多的民间文化爱好者加入“民保”行列,为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