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长城保护工程全面启动
2007-01-19 22:17:09 作者:原建军 生梁靖 来源:西安日报 已浏览次
2300多年过去了,当年修筑的魏长城还能寻其踪迹。(省文物局供图)
近日,在华山脚下,我省各级文物保护人员与上万名群众一起在“保护长城、振兴中华”长条巨幅上郑重写下了自己的诺言,标志着魏长城保护工程在我省正式启动。昨日,魏长城考古队负责人岳连建向记者透露,将耗时5年对魏长城沿线的城墙、关城、卫所、隘口、烽燧等进行调查,选择一些重点部位进行试掘,搞清魏长城的地层关系,建设年代,构筑方法以及结构特点等,从而为认清魏长城遗址内涵和划定保护范围提供科学根据。
300公里魏国长城同时伴有两道城墙
魏长城,又称魏国西长城,是战国时期魏国为了防御秦国的进攻而修筑的军事防御性建筑,主要分布于渭南市境内。它是我国最早的长城防御工程,比秦代长城还早130年。据史书记载,魏长城前后分两次修筑,修筑时间分别为魏惠王十二年(前359年)和十九年(前352年)。长城南起始于今华阴市华山北麓的朝元洞东南150米处,北入韩城境,再沿芝水南岸继续东行直抵黄河岸边,全长约300公里,贯穿我省六县市。
省考古研究所和渭南市文物保护中心曾对韩城芝川镇论功村至城南村之间的魏长城遗址进行了局部发掘,初步了解了魏长城的地层堆积及建筑方法。华阴市城南村东一段魏长城长365米、残高7米、底层最宽处9.2米,并留有堡寨和烽火台遗迹。另外,在魏长城以北又发现了两道城墙,其建筑方法和时代与魏长城基本相同,应为魏长城以外的复城。
魏长城遭到严重破坏保护刻不容缓
两千多年来,魏长城遭到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魏长城所经的渭北黄土台塬,干旱少雨,风沙大,植被差,水土流失严重。长城墙体及附属建筑大部分都是用黄土夯筑而成的,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墙体裸露在外,历经成百上千年的风蚀雨淋,自然损毁严重。近年来交通道路、农田改造等工程对这段魏长城的损坏也很大,魏长城的保护修复已经刻不容缓。
国家文物局批准魏长城考古调查
我省日前制定出了周密、科学的长城考古工作计划。国家文物局今年以《关于魏长城考古工作计划的批复》的形式,同意我省考古人员开展魏长城资源考古调查工作,以此作为2006年陕西省长城资源调查的试点对象。同时,开展延安和榆林地区长城资源调查和摸底及前期准备工作。待取得成功的长城资源调查经验和制定出调查规范之后,2007年开展延安、榆林地区的长城资源调查工作;2008年进行补充调查和验收,完成陕西长城资源“四有”档案的建立并制定赏析长城资源保护规划。2009年至2010年整理编写和出版陕西资源调查报告集。
考古勘探中计划动用小型飞机
据魏长城考古队负责人岳连建介绍,本次勘探将采用传统人工铲探的方法并利用现代科技的遥感技术对魏长城地面以下部分进行全程追踪勘探,使之与地面以上的城墙遗迹相连接。同时对魏长城的关隘,军事要塞,重要通道以及与魏长城有关的遗址,古战场和附属建筑等也进行钻探,并搞清其布局,范围和功用性质等。根据调查和钻探资料,在不破坏魏长城的前提下,按照科研工作的需要选择魏长城的一些重点部位进行试掘,分清秦、魏长城以及各自的构筑年代。另外,选择与魏长城有关的附属遗址进行试掘,搞清其和魏长城的关系。
责任编辑:晓蕾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