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结合文物普查加强对古村落保护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注重古村落的整体调查,并切实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在老竹镇的野外调查中发现曳岭脚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拥有丰富的明清历史建筑遗存和优越的自然山水资源,体现了先人在村落选址、院落布局、建筑构造、装饰技巧等方面的高超水平,有着非常珍贵的古村落历史文化资源,区文物部门迅速采取措施加强保护管理工作。

一是反映情况,深入调查。经向市、区文物主管部门汇报,市文广新局、市博物馆等领导和专家多次亲临现场考察指导。并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契机,对村内具有保护价值的一切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组织精干力量,延长普查时间,对该村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追根溯源。据《处州府志》记载,从北宋皇佑五年(1053)至南宋咸淳元年(1265)二百多年间,全村先后考取进士14人、举人12人。经普查共发现了12处古民居、1处宗祠、3处桥梁及古道、古墓等。

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向村民宣传古村落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全村干部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调动社会各界人士参与保护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宣传,村民的保护意识增强了,迅速采取行动清理了房前屋后堆放的杂物、猪栏鸡舍等,桅杆石也重新搬到大门前,重现那古老辉煌的历史。村民还把弃置阁楼的授予清嘉庆六年、八年的“贡元”牌匾找出来悬挂在厅堂上。整个村庄经过清理变得非常干净整洁。

三是加强业务指导。多次邀请省、市业务组专家到现场指导保护和修缮工作。9月4日,省普查办业务指导组对正在进行的“蔡氏祠堂”维修工程进行了现场指导,对修缮工作提出许多建议,对维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

四是筹措资金,加快保护进度。蔡氏祠堂始建于宋,重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3年),清末民国时期曾重修,其建筑主体在大跃进和文革时期受到很大的更改和破坏。目前由蔡氏族人民间集资修缮,已投入资金80多万元。

五是重视开发利用工作。该村位于老竹畲族镇,又毗邻东西岩风景区,围绕“打造浙西南中心城市旅游、休闲、观光基地,建设繁荣和谐新畲乡”的总体目标,依托景镇合一的体制优势,把重点古建筑的保护和乡村旅游开发结合起来,纳入到东西岩精品旅游线路中,以旅游开发促进保护工作的开展。该村现存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霞蔚云蒸”、“祥开日华”、“瑞日祥云”等,也有民国时期的欧式建筑、解放初期的“母子康乐园”,还有明中后期爬坡桥和村中廊桥以及一些古墓葬等,类型丰富,格局完整,为乡村旅游、农家乐等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文信息。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