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千年古街改造 岭南特色骑楼“修旧如故”

位于广东惠州市桥东老城区一条具有千年历史的水东街,由于年久失修,老化现象严重。惠州市二十二日启动改造工程,将“修旧如旧”,把惠州古城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起来。

据史料记载,水东街形成于北宋元丰年间,清朝前后开始兴盛起来,鳞次栉比的店铺、客栈、银楼、作坊、药店遍布其间,商贾云集。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等广东三大文化也在这条七百多米长的大街上相互交融,兼容并蓄。

这里曾先后是惠州的军政中心,交通枢纽,自宋代至民国也一直是商贸中心,民国时期重建后最为兴盛,东江沿线最繁华的水运枢纽和商贸中心。

水东街连片而建的骑楼和竹筒楼建筑,既有岭南建筑文化,又融合了西方建筑元素。骑楼建筑备受当地市民的喜欢。但“竹筒楼”建造得长进深、窄开间,无论是从室内空间还是室外景观、通风采光等,都不宜居。 加上年代久远,人为的破坏和自然灾害侵袭等因素,水东街昔日商业繁华景象已不复存在。

据有关部门初步评估,水东街危房占建筑总量百分之二十三点八,存在安全隐患的建筑过半,建筑质量尚可的只有二成。

惠州市为了重塑历史风貌、延续文化与活力、保障居民安全,全面启动了改造工程。决定“修旧如旧”地改造水东街,保留岭南特色的骑楼建筑和古朴文化,改造“竹筒楼”和残破建筑。把此街改造成展示古城文化和传统商贸文化的景观步行街;集“江、城、街、楼”为一体的滨江风貌展示区和传统生活体验区。

同时,所有的临街建筑都将改造成为骑楼形式,骑楼建筑面积增加近一点六万平方米,由单一的骑楼街变成网络化的骑楼城。主色调为灰色,街面建筑主要为三到五层,首层为商铺。

具有千年历史的水东街即将旧貌换新颜,许多市民都来到现场,记录下这里的每一个片段。已退休的周先生正拿着DV在记录着水东街的风貌。周先生说,水东街是惠州历史文化的象征,随着惠州经济的发展,改造水东街有利于更好地宣扬惠州形象。他希望用手中的DV记录下惠州的城市变迁,然后将这些资料发给外国的亲友子孙们,让身处国外的惠州儿女感受新惠州的魅力。

责任编辑:vike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