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古建?制造假古董? 业界吁建立专家评估体系


资料图片:如何在保护和建设中找到“平衡点”,将成为南捕厅项目改造过程中必须面对并解决的一大难题。(来源:东方网)
古建筑保护俨然成了当下的时髦话题,但是古建究竟应该怎么保护,依然处于众说纷纭阶段,并无一个标准。前天一批古建筑保护专家汇集南京,针对南捕厅历史街区的拆迁改造提出他们的建议,南捕厅是南京的老城厢所在,相当于上海城隍庙一带。专家的一些建议,对时下正在发生的一切颇有点启示。
拆老房
并非所有的老建筑都不能拆
同济大学建筑系副主任蔡永洁20多年前曾去德国留学,当他再回到中国这座城市的时候,竟然陷入了迷失,一些记忆中的建筑都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式样雷同的新建筑。身为张爱玲拥趸的电台主持人淳子也是这样,她写罗列张爱玲地标的新书《张爱玲地图》时,张爱玲位于康定路的出生地还在,但当写完时房子就已被拆除一空。“怎么说没有就没有了呢?”
“在过去30年,我们国家的老房子拆得确实有点多了。”蔡永洁对记者说,“这几年开始重视了,在最初的几年,想拆就拆了,也不需要经过什么讨论的。”大批留有城市记忆的老建筑被硬生生地拆除,让专家们心疼不已。蔡永洁说,在西方,要拆一栋房子很难,尤其是拆历史建筑,必须经过一个独立的专家委员会的评估,这些专家确保不受来自任何方面的影响。
随着古建筑保护意识的提高,另一种极端的看法开始出现。如此次南京南捕厅历史街区的拆迁,尽管有关方面已经圈定了48处明末到现代的历史建筑准备予以保留,但“所有的都不能拆”的呼声还是不绝于耳。南京大学艺术系副主任李栋宁对记者说,较之西方建筑,中国砖木结构的传统建筑寿命有限,为了能让自己保留记忆,而让一些居民仍住在危房里,是一种比较自私的想法。
建新房
用“假古董”当掩饰没必要
一方面要拆房造新建筑赚钱,另一方面却受到古建筑保护人士越来越多的抵制,在两难之下,喜欢折中的国人就造出了许多“假古董”来,样子仿的是明清的青瓦白墙,用的却是钢筋水泥,另配上整块的落地玻璃窗。还有的将古建筑“掏空”,跨过门槛推开木门,里面现代化设备应有尽有,布局也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蔡永洁教授称,中国人一向善于用新材料模仿旧结构。本质上是一种拖泥带水的不干脆,“没有必要做这样的掩饰。”
西方国家却不是这样。蔡永洁在德国留学多年,曾参与了慕尼黑内城(老城)改造方案的制定。他告诉记者,德国也讲究历史记忆的延续,但是他们认为,这种延续更是一种“延续传统宜人的空间尺度”。也就是说,一旦确定一栋老房子不得不拆,那就立即拆掉,然后造一栋新房子,房子的式样可能是很现代的,只是房子的高矮和大小同过去保持一致,这样就保证了整个街区历史风貌的延续。
而在中国的一些城市,簇新的“假古董”往往与周围的老建筑并不协调,显得十分突兀。更有甚者,将一片区域里的几栋古建保留是保留下来了,却在四周拆迁地块造上几十层的高楼大厦,将古建淹没在里面,这根本就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王咏对本报记者说,“假古董”不会给人历史延续感,只会产生一种伪善,让人觉得本来是家乡的地方,竟变成异乡了。
古建保护专家们的观点是,造成目前古建拆迁引起那么大争议,进而产生大量假古董的关键原因仍然是缺乏一个权威的、让人信服的专家评估体系。一旦建立了这样的体系,并由此确定最佳的改造方案,就能爽快地做事,而根本不会有突兀的“假古董”的出现。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