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政府搬迁为遗产保护“让路”

日前,河北省承德市委、市政府开始从避暑山庄世界遗产保护区迁出,按照计划,两年内该市所有党政机关将全部从保护区搬迁,12家企业也将一并外迁。

有着300多年历史的避暑山庄,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1994年被选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承德城就是因避暑山庄而建的,并逐渐与景点融为一体。近些年避暑山庄的旅游热助推城市迅速膨胀,建筑愈发拥挤,人口密度已超过北京,对文化遗产保护形成了巨大压力。这种情形下,市政府带头搬迁,为遗产保护“让路”,值得褒奖。

文化遗产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具有特殊的旅游魅力与价值。截至2009年6月底,我国已拥有世界文化遗产26处,世界自然遗产7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4处,名列世界第三。然而一个现实困境是,由于“世遗”周边人口的膨胀,给遗产保护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城区内的世遗景点被高密度人口所包围。事实说明,在人口集中的城区,对文化遗产实施有效保护难度极大,最可行的办法是疏散居民,降低密度。

实施人口搬迁除了需要大量资金安置,更难的是说服动员工作。好山好水好风景,谁也不愿离开,尤其当旅游成为“金饭碗”时,搬迁难度更大。承德市政府部门带头率先搬出遗产保护区,而不是一味要求企业和居民外迁,因而更有公信力和说服力。

承德市政府搬家之宗旨是为“原汁原味”的保护避暑山庄,这完全符合世界遗产保护价值观,很值得称道。相比较,有的地方把世遗当作“唐僧肉”,重开发、轻保护,以为入选世遗就大功告成,有了赚钱的“聚宝盆”。世界遗产是动态性的,并非一劳永逸,我们已经有过教训,武陵源天子山因过分“商业化”,以及建300多米高的观光电梯,曾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警告,被责令限期拆除。世遗景点只有做到“原汁原味”的保护,才能获得长期发展。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