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史书复原六和塔找回围墙 乾隆爷帮了大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记者 董旭明 摄

平湖秋月周围刚刚多了道白墙黑瓦,六和塔边又开始凿基筑墙。昨天,杭州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丁云川指指筑了一半的围墙顶端说:“你瞧这小青瓦,跟乾隆《南巡盛典》上绘的一模一样。”六和塔找回老围墙,得感谢乾隆帮大忙。

过“六和听涛”山门,登几十级台阶,记者一眼就见到六和塔东西两侧修了两堵长约50米、高约2米的白色围墙,围墙顶部小青瓦盖出“人”字屋檐。

塔前石牌坊两侧也已经挖出宽约50厘米的土沟,铺了大块的基石,沟上还拉了两条施工用的水平线,建筑工人说:“这是南墙基石,你过两天来,它就竖起来了。”

“乾隆以前,六和塔什么样子,我们并不知道。不过根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六和塔周围有一圈围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杭州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丁云川家里就有这个史料。

那是一本碧绿缎面的老版古书,书页泛黄卷边,书封面左上角原本的长条洒金红纸也已经不知去向,原本红纸上应写有“南巡盛典”四个大字。

“这是《南巡盛典》第七册。有完整的六和塔平面图。”丁云川说。

翻到第104卷,“浙江名胜”第4页,一幅黑白线描图占据了一整页篇幅。

六和塔正南有一个三门石牌坊,四周有圈方形围墙,顶端盖小青瓦。“这圈围墙大约有一二百米左右周长,石牌坊也是一个模样。这次杭州市园文部门就是根据《南巡盛典》的记载,重筑这堵围墙的,恢复乾隆年间六和塔下的原貌。”丁云川说。

不过,线描图里还有些景致如今已经不见了。六和塔西面围墙外,就是开化寺,三进四殿,气势巍峨。北面围墙外有一座双重檐建筑,名为龙王洞。东南面是两层楼木结构的望江亭。南面围墙外还有座木结构牌楼。《南巡盛典》对此图有注解:“六和塔,宋开宝三年,僧智觉於龙山月轮峰开山建塔,以镇江潮,名六和塔,并创塔院为开化寺。”

乾隆皇帝南巡时写了6首关于六和塔的诗,丁云川收藏的另一本古籍《乾隆御制诗》中有记载,丁云川说:“乾隆皇帝第一次远眺我们钱塘江的‘之’字形江景时,就把六和塔比作那‘之’字的一点。”第一首诗写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第一次南巡时。

《登六和塔作诗》

我游西湖率三日,乐矣虑非凛无逸。会稽南望举精烟,宣命明当发清跸。

穹塔镇江久所闻,到此不登孤良因,振衣拾级陡其顶,耳饫天籁衣湿云。

海眼龙宫寂寥锁,江边雁堵香花妥。之字长流写向东,月峰朝霭揽於左。

壮观至是真空前,那更息心安四禅。杜甫添忧我添喜,境移所遇理则然。

乾隆6次南巡,为什么6次莅临六和塔?《南巡盛典》记载:“乾隆十六年,圣驾南巡,厪念海塘,特幸寺中,亲登塔顶,悉江流之曲折……海若不惊,圣情悦豫,爰亲洒,辰翰为文,以纪盛事焉。”

原来乾隆担心沿江堤坝能否挡住钱塘江潮水,于是亲自登塔,到塔顶至高处望江,发现江水来往平稳,也就放下心来。

当时乾隆站在六和塔塔顶,肯定没想到,258年之后,杭州人凭借记录他行为的史书,把原本消失的六和塔老围墙找了回来。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