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山不止大石山挖成“城雕” 云石文化需保护


云浮大石山被挖成“城雕”
一座方圆数里的高山如今仅剩下一大一小两个“小不点”;“把根留住”的行动开始了
云浮人400多年来“挖山不止”,特别是上世纪80、90年代的大规模开采,竟将一座方圆数里、高数百米的大石山铲除。这个“云石”出产地,如今仅剩下一大一小雕像似的两个“小不点”了。两个“小不点”,还面临被开发而致最后消失的命运。
把根留住!云浮市人大代表张昆生近日告诉记者,今年春由他领衔提出的《关于就地保护好云石文化遗址的议案》,让两个“小不点”迅速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文物普查办专家建议在附近建一个云石文化博物馆;云浮市政府近日下文要求停止开发并原地保护云石文化遗址,目前已着手对遗址进行科学规划。
明朝就已开采曾闻虎啸山林
本月7日,张昆生带记者前往采石场遗址———云浮市近郊的云城区牧羊村与高峰村交界处,只见有些地方被地下水倒灌成湖,而有些地方又被填土,两“小不点”附近显得有点凌乱。
张昆生是高峰村委张屋村小组组长,对遗址一带地形非常熟悉,他指指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这里原本是座近300米高的大石山,当初占地有7万平方米,如今仅剩下两个如盆景似的小山丘。”记者见到,大一点的占地约1000平方米,高约30米,最宽处约20多米;另一座较小的山丘占地估计不到1000平方米,这两个小山丘四周均已变为平地,小山丘远看起来确如同盆景。
张昆生告诉记者,据其村中族谱记载,他们的祖先在明朝时就已在此开采云石,制成各种装修装饰石片。人们首先从山上手工开凿出整块的云石,然后用人力运到山下,靠人工拉锯的方式将石头锯成石片,再将石片打磨光滑。云石产品做好后,销往外地的还常常用肩膀抬、挑到20公里外的六都港上船,这样的历史至少持续了数百年。据《云浮县志》记载:肇庆水月宫有一块石碑,上刻“水月宫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东安县(即云浮)所产所刻。证明400多年前,云浮已有工艺石匠加工石板材和雕刻云石工艺了。而据有关记载和民间流传,这座消失的大石山正是古人最先开采云石的地方。另据云浮市云城区文联副主席李向荣介绍,大石山附近村民还将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定为“凿石师傅诞”,具有独特的云石文化习俗。进入清朝、民国时期,当地开采的云石产品远销至中国香港、澳门及东南亚、美国等地。
解放前后,这里仍然林木茂盛,曾闻虎啸山林。
先进开采技术迅速削平大山
“靠山吃山”。改革开放初期,已有几十家企业在此进行开采,进入高峰期的1985年至1994年,约有上千家公司在此开采云石。曾任云浮石料厂负责人的陈家容向记者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解放初装修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时,云浮提供了优质的云石,广东还专门请云浮的石艺工人赴京,镶贴这些图案优美的云石片。
这里还孕育了中国改革开放后云浮私营石材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1983年,牧羊村党支部书记林汉暗中联合了6户农民,悄悄地办起了一间石片厂,到年底净赚了6万元,人人成为万元户,而当时人均纯收入不足300元。时任省委书记林若到牧羊村视察后,充分肯定了村党支部充当致富带头人的做法。如今云浮已成为全国四大石材基地之一,产值数十亿元,造就了“石材王国”的神话。
“我年轻时也做过云石开采,经历过手工开采、炸药开采、机械开采三个过程,其实这也是云浮云石开采的历程。”张昆生说,手工开采全凭铁钎、凿子,一个月也可能取不出一整块石头。炸药开采也是靠人工打炮孔,炸出大石头后,还要靠人工修凿整形,但总算比全为手工开采快了些。但炸出的石板材只有30%得到利用。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用上了先进的界刂山机,可将大石山像切豆腐那样一块块切割下来,再用吊机吊下山,这样,石板材的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张昆生指着残留的“小不点”说,这两座小山头便留有许多当时机械开采的痕迹。“如果全靠手工开采的话,再过一两百年也不能铲平这座大石山”!
由于采用了先进技术开采,大石山在20年间迅速变成平地,至2005年基本开采完毕。云石从此也成为石中之王:“质量好的价格已从原来的每平方米1000元上升到四五千元,而普通的外来石料也就是几百元,即使外来料中属上乘的沙安娜也是每平方米1500至1600元左右。
最具文化底蕴可成最大城雕
经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快速挖山,大石山不但大部分被铲除掉,而且比地平面挖低了数十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工湖被填平了,残存的小石山也即将遭受“灭顶”之灾。今年2月,张昆生开始奔走疾呼:“那是历史悠久的云石文化之根,千万不要毁掉!”
好消息随后传来,经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文物普查办专家现场考察认为,此云石文化遗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云石文化的起源、发展历程,建议就在附近建设一个云石文化博物馆,向世人展示云石文化的魅力。现已初步确认两“小不点”所在地为云浮古老云石开采遗址,两残余小石山属文物,云浮市政府也下文要求相关部门单位停止开发并原地保护云石文化遗址。目前云浮有关部门已着手对遗址进行科学规划。
在石料厂工作了几十年的陈家容眼看大石山即将消失得无影无踪也在心急。他说,剩下这个“小不点”比任何人为的城市雕像都有价值,在保留当年开采痕迹的前提下,稍加修凿,有可能成为很有城市文化底蕴的世界上最大城雕。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