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学者共聚西安 交流彩绘文物保护成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为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对出土的秦俑进行彩绘保护。作者张天柱

为促进彩绘文物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由陕西省文物局主办,秦俑博物馆、德国慕尼黑科技大学共同承办的“第二届秦俑及彩绘文物保护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今日在西安开幕。共有来自德国、瑞士、罗马尼亚等8个国家的96位学者出席,并在会议期间展示交流各自在彩绘文物保护与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

彩绘文物是对表面装饰彩绘的各类文物的总称,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文物彩绘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变得脆弱易损并难以维护。因此如何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彩绘文物并发掘出其所蕴涵的丰富历史文化信息,是各国科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据了解,本次会议日期为3天,议题包括秦俑彩绘、古代彩绘雕像、中国古代壁画保护、彩绘文物保护技术、彩绘文物艺术考古、古建及木质彩绘等。

秦始皇兵马俑属于漆底彩绘。就是陶俑烧制好后,先在表面涂一层漆,然后再上颜料。由于人为和自然的因素,原本通体彩绘的兵马俑在地下时“颜色”已大部脱落,出土后尚存的部分彩绘几分钟内就起翘、卷曲以至脱落,最后人们看到的兵马俑是灰色的。

据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副研究员张天柱介绍,秦俑彩绘保护是彩绘文物保护领域中的一项国际性难题,经过中德科学家多年的努力,研发出了一套适用于发掘现场的彩绘保护工艺,并成功地保护了出土的彩绘秦俑,从而使原来一出土几分钟内就“颜色尽失”的秦兵马俑再次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其中,以“绿面跪射俑”最为著名,1999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兵马俑二号坑发现该俑,整个俑身施以彩绘,俑饰红色头巾、黑褐色漆发、红色甲带,上层战袍为白色,第二层战袍为蓝色;绿色长裤,领口、袖口均为蓝色,清晰可辨。尤其是面部彩绘完整,白色眼白,黑色瞳孔,唯满面青绿不同于其他陶俑,迄今为止,仅此一件。由于考古工作者运用了新技术,使其鲜明彩绘得以保留,堪称奇迹。

据悉,作为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秦俑博物馆近年来与德国相关文物保护机构合作,不断改进、完善秦俑彩绘保护技术和工艺,并大力推广研究成果,为相关文博单位提供技术支持,保护了一大批珍贵的彩绘陶质文物。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