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水下那些珍贵易碎的遗产

目前,世界上有300多万遇难船只静卧海底;成百的文化遗存岩洞、城市和建筑淹没水下,等待探索。我们该如何利用这些遗迹的知识?如何把遗迹展示给公众?如何保护这些珍贵易碎的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是在国际范围保护水下考古遗址的第一部法律文书,在防止掠夺宝藏的同时规范国际合作。《公约》由会员国在2001年通过,这在人们试图保护沉船及其他水下遗址的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该《公约》已于2009年1月2日生效,《公约》成员国第一届会议也将于3月26日和27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召开。
《公约》既不规范遗产的所有权,也不改变海洋主权区。其目的是打击掠夺行为和给予水下文化遗产以与陆上遗址同样的保护。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说:“从现在开始,将有可能从法律上保护埋葬在海洋、湖泊和河流底部的人类记忆,从而减少掠夺者日益增多的非法贸易。”
考古学家对于这样的国际立法期待已久。加拿大知名水下考古学家罗伯特·格雷尼尔说:“2001年《公约》是上苍赋予水下考古学家的礼物。无尽的宝藏沉睡在海洋深处,有时达数千年之久。有了这一新的文书,公众就能够逐渐了解我们的遗产鲜为人知的一面。”
但是,教科文组织的公约用于保护这一脆弱的遗产时,面临的是一个遭受损毁的领域。虽然陆上遗产受到越来越多的保护,但掠夺水下文化遗产的行为增长速度惊人,国家立法也非常零散。
寻宝者和商业企业在利益驱使下,离开陆上遗址进行深海考古。寻找沉船的私营公司与(所在国)当局交涉,想要获取勘探沉船的许可证。对此,考古学家提出了抗议,当局也心存疑虑。面对这些抗议和疑虑,私营公司声称他们的研究是出于科学上的兴趣。但是,如果其真正动机是谋取利润,研究工作的支持者是股东而不是知情的公众,几乎不可能进行真正的考古工作。葡萄牙知名考古学家弗朗西斯科·尔维斯说:“考古学家的工作常常与侦探的工作一样。但是,侦探若变卖受害人的手表来支付他的调查费用,我们会怎么想呢?”
面对破坏和掠夺,教科文组织的《公约》关于考古勘探的附件增补了一系列规则,目的是作为针对国家当局的一种补充保护和指令。《公约》通过施行保护方面的道德准则,试图最终消除纯粹的商业运作。
制定《公约》的目的也是为了提供法律保障和监督遗址的保护工作,这也许是最为棘手的任务。在国际水域,各国的管辖权有限(但有一些例外),每当某个特定国家的商业企业着眼于另一国认为是有价值的物品时,国际合作对于其保护至关重要。因此,《公约》的价值在于规范和完善这种合作的条件。
规范商业发掘是制订《公约》的主要理由,但商业发掘不是对海底遗迹的唯一威胁。寻找纪念品但有勇无谋的游客、建设港口和石油管道、探矿和拖网渔船捕鱼也构成威胁。教科文组织《公约》的作用是请其缔约国找到解决办法,限制对水下遗产的破坏。
北流天然气管道建设和运营公司(NordStreamAG)最近在波罗的海修建一条天然气管道时,不得不在由瑞典沉船围成的一个老坝上打开一个缺口。这些沉船保存在德国北部的格赖夫斯瓦尔德湾。该坝的历史可追溯到“北方战争”时期。1715年,瑞典海军凿沉约20只船,每只船长约15米,目的是为了保护格赖夫斯瓦尔德湾。此事的解决办法是由建筑公司支付考古研究和打捞费用,这表明在维护过去的需要和目前的需要之间找到平衡是可能的。
当然,仍然存在大自然造成的不可避免的威胁,如侵蚀、潮汐、风暴、海啸等。《公约》吁请各国政府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这种现象的影响,如用围栏隔开受到威胁的遗址,建造笼状护体,或将它们埋在沙土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欧洲联盟多次研究了气候变化对文化遗产的影响,另外还刚刚在(意大利)西西里启动了一个项目来调查能否在《公约》的框架内防止地震对沿海和水下遗址造成的破坏。任务是艰巨的,但《公约》的前景一派光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