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河西地区馆藏画像砖修复保护工作通过专家验收

近日,省文物局在敦煌市召开河西地区馆藏画像砖修复保护项目验收会,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黄克忠、傅清远,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陆寿麟、李化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马家郁等5位专家对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承担的我省河西地区馆藏画像砖修复保护项目进行了验收。

专家组认真听取敦煌研究院文物科技保护研究所工作人员的工作汇报,察看了修复保护的部分画像砖,并进行了质询。专家组认为,敦煌研究院承担的画像砖保护修复项目工作规范,前期调研分析全面深入细致,方案编制慎重,结合敦煌研究院多年的古代壁画保护修复经验,提出了符合画像砖保护修复的材料和工艺,解决了画像砖的起甲、颜料层粉化和脱落、断裂等病害,并对处理画像砖的盐害、泥渍等病害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保护修复效果,对修复其他地区的画像砖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画像砖修复后,模糊不清的砖画面经修复后画面清晰可见,色彩鲜艳;脆弱的颜料层强度有较大提高;翘起悬空在砖表面的颜料层回贴到原位;影响画面的盐害被清除后画面完整、清晰;断裂画像砖的粘接画面更完整,增强了观赏性,其价值有所提高,陈列、保存更加安全。

我省河西地区出土的画像砖产生于石窟寺艺术之前,其上所绘内容广泛,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民族关系和政治宗教等社会状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由于保存环境较差,导致画像砖病害严重。2005年,省文物局委托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对河西地区的敦煌博物馆、嘉峪关长城博物馆、酒泉市博物馆、高台县博物馆和山丹县博物馆馆藏画像砖保存状况进行了调研,发现这些馆藏画像砖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颜料褪变色、霉变,颜料层起甲、脱落,砖体开裂、泛盐、泥渍等问题,急需进行修复保护。为此,省文物局委托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制订了《甘肃河西地区馆藏画像砖保护修复项目方案》,并呈报国家文物局,2006年该项目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

由于需修复保护的画像砖数量较多,且收藏单位又集中在河西地区,为了降低文物在运输途中的风险,保证修复保护质量,项目组决定在敦煌市集中进行修复保护。修复保护工作于2006年8月在敦煌研究院正式启动,至2008年7月顺利结束,历时两年。

验收结束后,所有修复的藏品均已交回原收藏单位收藏保存。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