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回眸 常熟荣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86年12月19日,国务院公布全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常熟作为江苏省唯一的县级市入选。从此,历经三千年沧桑变迁的古城常熟有了一张响亮的名片。二十多年来,常熟在一轮又一轮的城市发展进程中,传承和保护着城市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发展使城市历史文脉得以延续,历史文化名城的品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天的《常熟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事回眸》请听常广记者潘琪的报道:《常熟荣列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国务院于1982年、1986年和1994年分三批核定公布了99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上2001年后的几次增补,全国共有历史文化名城109座。常熟是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都是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纪念意义、且正在延续使用的城市。常熟有幸跻身其列,是因为它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文物遗存、众多的历史名人和独特的古城格局,比较完整而系统地体现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成就并保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当年参与常熟市历史文化文化名城申报工作的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人员吴惠虞至今还记得国务院发布的文件中对常熟的评价是12分:一个它简单的把我们常熟的沿革、历史说了下,第二个它强调了常熟现存的古城不仅具有优美的江南水乡风光,而且西北隅有虞山绵延伸入境内有形似古琴的琴川河,故享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美称。这样的城市布局在国内外独具一格,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杰作。古城面积约3平方公里,城的街坊巷弄有300多条,至今仍基本上保留着明清时期的规制和格局。

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常熟境内有距今约5500年的崧泽文化时期的钱底巷遗址、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文化时期的罗墩遗址和西周至春秋时期的吴文化遗址吴王点将台等。文物古迹众多,文保总量列苏州各县(市)之首。常熟人文荟萃,春秋时言偃位列“孔门十哲”之一。自唐至清共有进士485名,其中状元8名。

自然与历史的恩泽,留给了常熟深厚的传统积淀和丰富的人文资源,这些宝贵的遗产见证了常熟源远流长、天传史成的发展历程,造就了常熟薪火相承、辉映千秋的城市文明。而荣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让常熟更有了宏扬和光大城市历史文脉的底气和动力。

二十多年来,常熟古城在保护中得到了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了提升。截至目前,拥有国家、省、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15处,控制保护建筑66处,其中綵衣堂、方塔、赵用贤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还有西泾岸、南泾堂、琴川河、南门坛上4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以及18个历史特色村落。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常熟也是硕果累累。虞山派古琴、白茆山歌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常熟花边制作技艺等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另外还有30多个项目被列入苏州市级、常熟市级保护名录。

2007年常熟市又获得了文物保护最高荣誉,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授予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市的称号。今年,常熟市还将承办“科学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政府的责任与作用——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市市长论坛。回首历史,立足现在,面向未来,常熟将以改革开放30周年为契机,不断开拓、创新思路,使祖上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市文物局局长助理陈建林说,重点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改造,保护修缮古民居、名人故居和传统名居,全力推进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摸清文物资源家底,积极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我市的国保单位数量有一个飞跃。大力推进博物馆建设,打造全国有影响的博物馆之城,让更多的社会公众走进博物馆,共享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