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汉阙保护起争议 学习比萨斜塔还是拆卸重装

“5·12”特大地震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绵阳汉平阳府君阙严重受损,面临垮塌危险。然而,对于汉阙的修缮和保护,近日却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一方认为应将汉阙拆卸重装,解除其倾斜倒塌的危险,恢复其历史原貌;而另一方则主张学习比萨斜塔思路,对汉阙进行原位保护,让它斜而不倒。

位于绵阳市博物馆前的汉平阳府君阙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一对双出阙,汉阙上的佛教和道教造像对研究佛教和道教的传播路线也极具考古价值。地震发生后,汉阙的南北两阙分别向西北方向位移5厘米和9厘米,阙身发生扭曲,部分构件脱落损毁,原有平衡被打破,垮塌危险较大。

在汉阙的修复方案中,绵阳市文物局文博科教授李生确定拆卸重装的思路,即将汉阙构件逐块拆卸再重新安装,解除汉阙垮塌的危险,并对构件脱落处进行局部的补、垫,恢复汉阙地震前的状态。

对于这种修缮思路,善用化学灌浆方法保护文物的原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熊厚金却有不同看法。熊厚金认为,文物保护的修缮原则是修旧如旧,“能否考虑借用外力,在不拆除的前提下进行原位保护?”熊厚金认为,比萨斜塔就是因为保持倾斜而出名,绵阳汉阙的保护可借鉴这一思路。

李生却认为,拆卸重装正是遵循了修旧如旧的原则,修旧如旧,应当把汉阙当成古代历史文物来修复,而不是当成地震文物来保持其“斜貌”。

此外,由于历经上千年日晒雨淋,汉阙如今风化相当严重,而石窟的风化治理是世界性难题。在李生的汉阙修复方案中,拟定在南北两阙上新建保护亭,防止汉阙继续遭受日晒雨淋,减缓自然因素的破坏。对此,熊厚金认为,修保护亭不是解决风化问题的根本办法,他推荐使用适合的化学材料,浸润到石体内部,使石体内部脱胎换骨,而文物外部则不发生改变。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