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文博系统各单位全面加强文物安全工作

近期以来,我省文物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全省文物系统各单位结合各自实际,采取相应措施,全面加强文物安全工作。

省直各文博单位,特别是既承担着重要国保单位保护管理,又有可移动文物的单位,更是高度重视,警钟长鸣,完善制度,强化责任,落实措施,进一步加强文物安全工作。

——敦煌研究院从抓制度、抓建设、抓管理、抓落实入手,着力打造“三防合一”(人防、物防、技防)的安防体系。一是明确指导思想,细化安防方案。以防盗、防火、防破坏、防突发事故为重点,全力抓“三防合一”的防范系统,加强监控和巡逻,力争达到安防无缝隙。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安全责任制。院安全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整改,院内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完全职责和奖罚措施,并将安全管理纳入年度考核体系,实行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三是加强岗位培训,强化保卫队伍建设。保卫处实行军事化管理方式,每年坚持对干警进行两次系统学习培训,提高其基本素质和业务技能。四是加强源头管理,完善安全监督机制。定期开展点面结合的安全检查,严格外来人员审查登记制度,完善安防应急预案,保证文物安全。五是建立长效机制,做好内部安全工作。依据《文物保护法》、《甘肃省文物保护条例》、《甘肃省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结合实际,制定、实施了重点要害部位安全保卫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防范规定、出入莫高窟登记制度、进窟取样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起了长效安全管理机制。

——省考古所高度重视文物安全工作,逐步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和操作规定;经常开展文物安全教育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素质;重视考古发掘工地和出土文物的安全管理,实行领队负责制,安排专人值班保卫,并与当地公安部门相互配合,尽力保障考古工地人员和文物的安全。

——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严格按照《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和《甘肃省文物保护条例》及有关规定,在所内经常开展学习活动,对外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建立健全值班制度,逐步规范了内部管理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监控值班制度,形成了技防、人防、物防三位一体的监控系统;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确保各种突发事件发生时将文物本体的损害减小到最低程度。

——炳灵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注重安全教育,不断提高人员的警惕性和思想觉悟,通过整章建制,使文物安全工作日益向制度化、规范化迈进;所领导带头值班,层层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落实安全责任;不断扩充安全保卫队伍,与聘用的保卫人员签订了聘用合同,严明纪律,奖罚分明;加强技防设施建设,安装了安全防范系统,全程监控石窟安全情况。

各市州文物(文化)局也积极行动,着眼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网络体系,认真落实各项措施,加大文物行政督察和安全检查力度,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防止文物安全事件的发生。

——兰州市文物局坚定不移地把文物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完善文物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制定文物安全检查规范,与各县区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结合第三次文物普查健全“三级责任、四级保护”的野外文物保护网络;依法行政,与公安等部门协作打击了多起盗挖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犯罪活动,查处了一批擅自改变文物保护单位环境的违法案件。

——嘉峪关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坚持“依法行政、科学管理、履行职责、确保安全”的工作理念,严格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所属博物馆和文管所注重“三防”联动和各种方式监控,坚持干部带班制度,采取定期和不定期巡查相结合办法,构筑文物安全防线。

——金昌市文化出版局大张旗鼓地宣传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协调做好土地开发、城市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工作,逐步完善三级文物保护网络,认真查处了盗挖古墓、破坏长城和古城址案件,使不可移动文物得到有效保护。

——酒泉市文物管理局严格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制,加强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各博物馆的“三防”与制度建设情况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严格文保员的挑选、审核、聘任程序,明确文保员的职责和考核办法,加强了三级文物保护网络。

——张掖市文物局坚持文物工作方针,注重文物安全教育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严肃查处了肃南县明花区盗掘古墓、山丹县涂污长城以及部分地方在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擅自垦荒、建墓等案件;大力推行文物安全责任制,不断落实“五纳入”,逐步完善市、县、乡、村文物保护网络与文保员联动机制,文物安全保障体系日益健全;各级博物馆建立监控系统,完善各种管理和安全防卫制度,开展培训和安防消防技术演练,连续16年未发生安全事故。

——武威市文物局不断健全三级文物保护组织,各级文物部门不断完善文物安全责任制,市文物局每年年初与各县区和市博物馆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年底认真考核、通报,在加强检查督促的基础上开展文物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白银市文化出版局坚持“打防并举”,加大违法案件的监督查处力度,召开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开展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了靖远、会宁县群众性盗挖古遗址、古墓葬案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野外文物安全被动局面。

——天水市文化文物出版局针对近年盗窃文物、盗掘古墓案件频发的严峻形势,增强责任意识,齐抓共管,逐级落实安全责任,层层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充分发挥三级文物保护网络的重要作用,建立文物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文物行政执法快速反应能力,把重点打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取得了一定成效。

——平凉市文物管理局积极协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均成立了文管所或文物保护小组,形成了全覆盖的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坚持严厉打击文物犯罪活动,先后破获庄浪县董家湾、静宁县威戎镇武家塬等盗挖文物案件及崇信县博物馆“3·31”盗窃文物案件。

——庆阳市文物局把文物安全保护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注重标本兼治,建立起专业部门保护与群众保护相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把文物保护作为政府行为,逐级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完善以县、乡、村三级行政组织的文物保护责任和乡镇文化站、派出所、村组织、农户四级保护为核心的野外文物保护网络,实现了目标管理。

——定西市文化出版局以馆藏文物安全工作为重点,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与各级博物馆签订了安全责任书,坚持以防火、防盗为重点的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各博物馆实行全天候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不断加强文物安全教育,增强职工做好文物安全工作的责任意识。

——陇南市文化出版局认真履行文物安全职责,加强业余文物保护员队伍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达到“群保群防群治”的目标;多部门合作打击文物犯罪,认真查处了礼县永坪乡孙家山、盐官镇套边村、祁山乡何台村等地的盗挖古墓案件,有效遏制了盗掘古墓之风。

——甘南州文化出版局不断健全三级文物保护网络,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及时查处了盗挖玛曲县阿万古战场遗址、临潭县寺稞古墓等案件,打击了文物犯罪活动,教育了群众,提高了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

——临夏州文化出版局建立了州、县、乡、村四级文物保护领导小组和文物保护单位业余保护小组,坚持文物安全检查制度,及时查处了今年康乐县发生的三起盗挖古墓葬事件;市、县博物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内部管理,落实岗位责任,完善安防消防设施,确保了馆藏文物安全。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