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7000万抢救西夏王陵

为避免被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遭到破坏,中国政府在制定文物保护规划方案的基础上,近10年来累计投入近7000万元用于西夏王陵的抢救性保护。

银川市西夏陵区管理处文物管理科科长王昌丰说,1999年,国家计委划拨专款1000万元用于西夏陵3号陵园的文物保护和研究。此后近10年间,中国政府先后划拨专款近7000万元用于西夏王陵的抢救性保护。

根据「西夏陵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一五’规划方案」,在2006-2010年间,中央政府还将划拨200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3882.3万元,用于西夏陵4号陵地面建筑遗址的抢救加固保护、6号陵地上地下建筑遗址的抢救加固保护以及陵区考古工作站、西夏博物馆设施改造等8项文物保护项目。目前,中央财政已经拨付其中部分款项。

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位于贺兰山中段东麓,距宁夏银川市城区(西夏都城兴庆府)35公里。在方圆近50平方公里的陵区内现存9座帝陵、253座陪葬墓、一处大型西夏建筑遗址和数十座砖瓦窑址,其规模与河南巩县宋陵、北京明十三陵相当。

西夏王陵是研究西夏物质文化、社会历史及与中原渊源关系的重要实物资料,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然而,由于西夏陵遗址分布范围广且较分散,周边农场、军事单位、农牧户多,过度放牧、教练车辆等行为给古文化遗址带来严重破坏,特别是人为踩踏、羊只攀登等因素的破坏更加剧遗址的退化,也破坏了陵区原始环境风貌。

著名西夏学专家李范文说:「正如兵马俑是秦汉文化的代表,西夏王陵也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代表,全世界独此一家。如果不加强保护,对于今后整个西夏历史文化的研究都将是致命的打击。」

早在2001年,宁夏就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重新编制了《西夏陵保护规划》,为保护陵区总体格局完整,使陵墓建筑遗存环境和自然环境得到有效治理,陵区现存文物得到有效保护提供了依据。

据了解,经过抢救性加固保护,西夏王陵夯土遗迹的耐风蚀强度可提高15-20倍左右,耐风化和耐雨水冲刷的强度也有很大提高,有效延缓了遗址的进一步风化。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起草西夏陵文物保护‘十二五’规划方案,拟定将对1号和2号帝王陵以及其它陪葬陵进行物理加固保护,防止陵墓出现倒塌情况。」王昌丰说。

被认为是「打开西夏文化的钥匙」的西夏文字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在世界上第一部西夏文字典《夏汉字典》的基础上,李范文经过详细考证,认为全部西夏文字共计5917字,除去50个韵字,实际上有意义的资只有5857字。这一成果在李范文已经出版的新版《夏汉字典》中得到展示。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