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年内有望重现青山碧水古树红墙历史原貌

日前从清西陵文物管理处获悉,到今年年底,清西陵主陵区5条水道的清淤工作将全部完成。清西陵将再现青山碧水、古树红墙的历史原貌。

从2006年9月开始,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启动了陵区水系恢复工程,目前已经完成泰陵两条水道约2000多米马槽沟清淤工作。

据清西陵文物管理处副主任耿左车介绍,在皇家陵寝中,水系是重要组成部分。清西陵中的每个陵寝都有玉带河,这些河流有着建筑风水学上的重要意义,而且承担着泄洪与消防的重要作用。

据介绍,清西陵北依拒马河,南临北易水河,在主陵区的泰陵、昌陵和昌西陵形成了五道河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清西陵环陵水道淤积严重,部分水道已经全部堵塞。    为了恢复清西陵历史原貌,2006年9月,清西陵文物管理处正式启动了环陵水系恢复工程,涉及泰陵、昌陵和昌西陵等三个景区,主要是贯穿这三个陵区5条水道的清淤修整、水系连通工程等项目。

耿左车说,泰陵清淤之后,已有地下水自然涌出。此外,清西陵还将开掘河道,从北易水河和望龙水库引入新的水源。

清西陵坐落在北京西南方向约120公里的河北省易县境内,是清朝的皇室陵墓。它始建于1730年,陵区范围800平方公里,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现存宫殿建筑有千余间,有帝陵4座,后陵3座,王公、公主、妃子园寝7座,葬有雍正、嘉庆、道光、光绪4个皇帝及王公、公主等76人。除葬有光绪皇帝的崇陵于1938年被盗外,其余均保存完好。2000年,清西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杨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