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保护不要帮倒忙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本周向法国政府发出警告,若在半年内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阻止闻名于世的拉斯科洞穴壁画遭受真菌侵袭,这一古迹将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拉斯科洞穴壁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史前壁画。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它面临的威胁正来源于人类的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岩洞,法国相关部门为降低岩洞湿度和温度,曾在洞内安装一套空调系统。不久,岩洞顶部和洞壁上就出现了被称为镰刀霉的白色菌斑。
从拉斯科洞穴壁画由于画蛇添足的保护措施遭受真菌侵袭,不禁让人联想到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目前,中国已有37项文化和自然遗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居世界前列,然而,著名作家冯骥才一针见血地警告:“我们正在乐呵呵地破坏自己的文化。”反观这些年我们在世界遗产申报和保护的过程以及自然文化的保护,某些方面确实印证了这句话。
张家界风景名胜区曾因大规模无节制开发而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专家严厉批评警告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92年12月,武陵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这块“金字招牌”为武陵源每年带来上百万游客。然而,当时正是由于在这种大发展中缺乏对世界遗产保护的正确认识,导致景区内出现大批粗制滥造的多达19万平方米的人工建筑。1998年,受联合国遗产委员会委托,几位世界遗产高级顾问对武陵源这一世界遗产进行5年一次的环境监测时,严肃指出:“武陵源现在是一个旅游设施泛滥的世界遗产景区,大部分景区现在像是一个城市郊区的植物园或公园”。这一批评震动了方方面面特别是张家界市政府,他们下决心全部拆除景区内19万平方米各类人工建筑。现在张家界已恢复原始风貌。
文化遗产是古代传下来的,那就要保留下它所有的信息,包括它的本身以及它的环境。目前文化遗产保护最大的误区,就是让太多现代的东西融入文化遗产中。一些地区在不了解世界遗产真谛的情况下,为了申报世界遗产,采取了一些画蛇添足、改头换面的方法,出于“好心”地破坏了遗产。有的地方在文化自然遗存处大兴土木,大量扩建,使一些真正的“原真性”文化被假的东西包围;有的地方整修古迹不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干脆拆除重建,结果怎么也“古”不起来。
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专家论证,科学的精神和求实的态度在文物保护中最重要,决不能随便拍脑袋。列入世界遗产的泰山、曲阜孔庙就曾发生“泰山建索道”、“三孔文物遭水洗”等事件。文化遗产有如风化、褪色等病害,但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不能病急乱投医。这就要搞科研,以相应的技术去治理。我们要尽量延长文化遗产的寿命,以便将来出现更新的技术去保护它。
一些遗产地保护不力的问题也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如北京故宫采取了限制参观人数、扩大展览区域和多种文物保护措施;四川九寨沟提高门票价格调整进入人数以保护自然生态等等。
文物的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是可以找到办法处理好的。只要我们想方设法,努力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和文物保护能力,就一定能找到积极的方法,在保护和利用之间找到平衡点,既让游客得以瞻仰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也让世界文化遗产“延年益寿”。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