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00万元“重现”胶州古城 30处文化遗存将修复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施工人员正在修缮城隍庙。

7月27日上午,记者从胶州市政府获悉,该市计划依托城隍庙、少海古码头、公园类文化古迹、云溪河两岸文化遗址等30多处有价值的历史遗存,修复宋明清时期的建筑,重现胶州古代时的繁荣。据介绍,“胶州古城”修复工程总投资为7500万元,预计2009年竣工,届时,“古城”将成为胶州乃至青岛一张耀眼的城市名片。

从2006年开始,市文化局等有关部门联合南开大学胶州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做了《“胶州古码头博览区”概念设计》方案,并通过此次普查,确定了城隍庙、少海古码头、公园类文化古迹、云溪河两岸文化遗址等30处有价值的历史遗存作为重点开发保护项目。2007年,胶州市政府修复了三个文化遗存点,设计了两处名人故居和一面文化墙。从今年开始,胶州城隍庙修复工程动工,也标志着“胶州古城”修复工程正式启动。据了解,此工程采取政府投资和社会融资相结合的方式,预计投资7500多万元。

对此,有关专家认为,胶州几千年经久不衰的发展历史是极少见的,这正是胶州历史文化的魅力所在。胶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经济繁荣的历史名城。从考古挖掘的里岔镇赵家庄原始遗址和南关三里河原始遗址考据,早在五千年以前,胶州先民们就创造了灿烂的三里河文化。商周时期,作为海岱文明古国的莒国在这里立都,创造了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的莒文化。秦汉时期,先后在此建立了黔陬县、邞县、祓国、柜县、计斤县等地方行政机构。唐宋时期兴起的板桥港口,沟通了南北贸易和海外往来,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最大的港口。元明清时期胶州港口仍然是中国北方主要港口之一,直到清朝末年,贸易额都在300万两白银以上。另外,在目前这些遗迹中,已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处,省级的4处,青岛市级的7处,胶州市级的10处。

7月27日上午,记者来到胶州市城隍庙拆迁现场看见,施工人员正在小心翼翼地将城隍庙原建筑上的砖瓦拆下来,然后小心翼翼地编上号,存放在指定地方,而那些破损的门窗,施工人员也没有放过。对此施工人员表示,这些古木料也需要再次使用,不过将对木质结构进行特殊处理———先注防腐剂,喷洒农药,把虫子全打跑,再挖掉内部腐烂的木料,钻空,然后倒进树胶,一些比较细的木头就用针管注射。经过处理后,这些古木将可保存至少500多年而不会腐烂。

胶州市博物馆李文胜馆长介绍说,城隍庙之前一直没有大规模修缮过,此次根据建国前留下的老照片,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把原来的37间建筑全部拆下来,所有的瓦片、砖头、木头等都将逐一装回原位,尽可能地逐一复原。预计整个维修工程2009年春天就可以完成。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