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奋力夺取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斗争的胜利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我省文化系统生命财产遭受重大灾难,设施设备受到重大破坏,文化遗产遭受重大损毁,文化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困难。全省21个市州中的19个市(州)150个县(市、区)3328多万人受灾,受灾面积28万平方公里。全省文化系统因灾死亡11人,失踪25人,受伤50人,其中重伤8人。受灾人数约8300余人2700户,损毁职工住房56幢近8.7万平方米。112个县文化馆、57个县图书馆、127个影剧院(剧场)、142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受到严重破坏,3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275个基层服务点遭到严重的破坏,损毁设备13674台(件、套)、图书182.24万册。20个市(州)的1060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2000余件可移动文物和44处文博机构办公、库房遭受不同程度损毁。1110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被毁,上万份珍贵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被破坏。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11个民俗博物馆严重受损。绵竹年画等142个传习所严重损毁。重灾区10万平方公里是四川文化资源富集、文化生态脆弱、文化基础薄弱的民族聚集区。其中羌族聚集区大部分城镇民居建筑和一些代表性非物质文化承载体倒塌,北川、汶川、茂县和理县4个羌文化核心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大部分被掩埋。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直接损失达47.3亿元(不含文物损失)。

灾情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直接指挥下,省委、省政府紧急部署靠前指挥。文化部党组心系灾区,部领导冒着余震、亲赴一线、查看灾情、慰问群众、解决难题,指导文化系统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全国文化系统在第一时间伸出了援助之手,与四川文化战线共同承受灾难的痛苦,全力支持、无私援助,共同创造战天斗地的人间奇迹。灾区广大文化工作者临危不惧、奋起自救,用汗水、鲜血和生命与全省人民共同铸就了“万众一心、不屈不挠、友爱互助、自强不息”的抗震救灾精神,谱写了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壮丽凯歌,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胜利。

当前,抗震救灾工作已进入安置受灾群众和恢复重建准备阶段。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任务十分繁重,我们有决心认真贯彻中央“全国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精神”,动员和激励灾区文化系统干部职工发扬在抗震抢险斗争中的英雄气概,坚定大灾面前压不垮,大难面前不低头的决心和信心,苦干实干、攻坚破难,在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艰辛努力重建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

一、遵照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文化部《关于公共文化设施灾后重建规划指导意见》加强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初步完成《四川文化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恢复重建大纲》、《文物抢救保护修复规划大纲》、《文化产业和文化市场恢复重建大纲》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恢复重建大纲》的4个子规划。四川文化恢复重建期为2008年至2010年,到2010年,地震灾区文化设施建设达到和超过震前水平,精神文化家园建设与物质生活家园建设相协调。

二、针对灾区精神家园受到极大破坏、灾区群众的文化资源丧失、基本文化权益失去保障的实际,全面实施“重建精神家园·文化安民行动”。在受灾群众集中安置点设立文化服务站,每个文化服务站配置50平方米活动板房,从乡镇文化专干、志愿人员中选聘文化协管员,采用流动和固定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日常性报刊阅览、图书借阅、信息咨询、文化培训、电影放映等文化服务,同时组织灾区群众因地制宜,开展自娱自乐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目前,已经在灾区放映电影1万余场、文艺演出200余场、提供流动图书20万册。

三、采取针对措施,抢救保护文化遗产。对因灾局部受损后又面临震后次生灾害严重威胁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优先加固修缮,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要优先抢救修复,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有利于灾区文化旅游恢复和增加文化就业的文化遗产区域要优先保护修缮,保证所有灾区受损文物都纳入抢救保护规划。抢救性征集严重受损的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资料。启动国家级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重建具有鲜明特色的藏、羌名城古镇,加强藏羌文化走廊建设。制定汶川大地震遗址博物馆、地震遗址公园的总体规划,统筹规划建设多种形式的地震文化纪念地、纪念点、纪念标志和遗迹。

四、调整工作部署,按照“基本安置、基本运转、基本文化服务”的原则,将文化恢复重建作为重中之重。将文物维修、乡镇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重大项目专项资金向灾区倾斜。成立专项工作组,统筹规划“一省帮一重灾县”的文化项目,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责任主体,保证对口文化支援项目发挥最大效益。加强对文化恢复重建工作的督促检查,切实保障文化恢复重建工作处于有力的监督管理之下。加强对灾区各类文化专(兼)职人员的培训,选拔重用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关键时候豁得出、冲得上、顶得起、表现出色的文化干部。

恢复重建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过程,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以向党负责、向人民负责、向子孙后代负责、向历史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文化部的有力指导下,在全国兄弟省市文化系统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下,统一思想认识,坚定必胜信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一心、奋发图强,奋力夺取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工作的全面胜利。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