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糗事”频频曝光 为何文物还是履遭涂鸦?

  2016年2月19日消息,山西省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内各种签名、涂鸦附于墙体,破坏程度令人震惊。

  天龙山石窟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始凿于1400多年前的北朝东魏时期,后来由隋唐后历代工匠继续完善,才有了今天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宝库的石窟群。但现在墙体上被硬生生刻上各种签名、各种涂鸦,一层覆盖着一层,让人心痛,这些涂鸦有姓名、有时间、有感慨,就是没有保护文物的那份心。

  类似的场景也不少见,去年十一期间北京居庸关长城八号城楼之上,游客们在城砖上现场留名,中文的,韩文的,英文的,甚至还有拉丁语系的文字,都刻出花样来了!北京故宫御花园三百年历史的铜缸,被情侣画了心,刻了字,成了两位游客“秀恩爱”的场所。南京明孝陵有600多年历史的石象、浙江村落古建筑等,也先后被涂鸦。还有把鸦涂到国外去的,如埃及卢克索神庙的浮雕上有人用中文刻上“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

  古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是人类历史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遗存,它所蕴藏的信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价值,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文物是先人智慧的结晶,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很多文物保护单位还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人们欣赏历史文物,游览名胜古迹,已经成为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参观名胜古迹可以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而且还能陶冶情操,增强艺术鉴赏力,丰富精神生活,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然而总是有人闲来无事,在文物古迹上挥毫泼墨。

  中国出境旅游的总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地增长,据统计,每年出国旅游的总人数有几十亿。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有乱涂鸦的喜好,这数字也是相当的惊人!

  文物涂鸦是一种恶习,这些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素质低下者的不雅行为,同时也暴露出文物保护工作的不足,文物管理者监管不及时,管理工作不到位。希望管理部门通过智能化的监管系统,及时排查,建立预警机制,把破坏文物等不文明的行为扼杀在萌芽里,远比文物遭破坏后再去补救的好!

  可喜的是,为了应对文物被乱涂鸦,有些景点已经开始有所作为。比如南京为了保护古城墙,全线建成监控探头;慕田峪长城前两年也开辟了游客涂鸦专区,设置在古代城池士兵居住的房屋,因为这也是长城的一部分,所以确实吸引许多游客“到此一游”。

  鲁迅先生说“越是无赖越想不朽”。对不文明现象套用这句虽然有点狠,但我们的心情大伙都是懂的。别以为在文物上刻字画画,就能流芳千古,历史也是分得清青红皂白的,别忘了还有一个词叫“遗臭万年”呢!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