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居再利用,关键要选对路

  在本土连遭“滑铁卢”的星巴克,到了中国却连连赢得开门红。仅仅20多年,其分店便遍及近50个城市,还开进了极具传统文化符号的场所。几年前,一块星巴克的招牌悄悄挂在了故宫的红墙绿瓦下,引来无数人质疑,近日,蒋经国故居也有了同样的遭遇。坐落于浙江杭州西湖湖畔的蒋经国故居落成于上世纪30年代,是一所西式砖木别墅,由主副楼组成,早在1个月前,就有消息称,副楼开出了星巴克,近日,连主楼也没 “闲着”,被麦当劳进驻。

  名人故居摇身一变成洋快餐店,在近些年也不算新鲜事,连故宫都未能独善其身,更何况其他?文物古迹染指商业,势必被人诟病,因为有太多事例证明,如果无法把握再利用的尺度,那么开发可能就意味着对文物的破坏。不过名人故居又有其特殊之处:因对名人的界定没有统一认识,再加上名人居住过的地方不止一处,对于一些没有留下多少历史印迹的故居是否也应该加以保护,一直是文保界争议比较大的话题。

  蒋经国在杭州的故居也是如此。据当地一些研究者透露,这栋西式二层砖木结构老建筑已有84年历史,先后有很多名人入住,其作为蒋经国居所的时间其实很短暂。别墅落成于1931年,而蒋经国携妻儿来杭州真正入住,仅仅在1948年10月至11月期间,连一个月都不到。显然,该建筑被称为“蒋经国故居”,有些牵强。

  但是该建筑既然已经被列为文保单位,对其商业化再利用就必须遵照相应的章程来进行。目前,在文物保护领域,依法开发、利用文物建筑一般有三种方式:一是维持文物建筑的原来功能继续使用;二是将文物建筑建成展览馆、博物馆;三是采取“以房养房”的方式,将文物建筑用于经营。如果运用第三种方式对其进行利用,需要报相关部门批准,用于商业用途后,不得改变建筑的外立面和主体结构等。

  显然,蒋经国故居的保护已经不适用于前两种情况,进行商业利用应是比较适合的方案。而对于名人故居的商业再利用,关注的焦点不应该是其被商业化本身,而是如何更好地再利用。对于持反对意见的人来说,大多担心的是一旦被商业化,由于企业的逐利性,恐怕难以避免对文物建筑的破坏。所以,笔者以为,与其对蒋经国故居是否该被商业化争论不休,不如为其出谋划策,想出一条文物保护与再利用如何共赢的好路径来。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