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万峰骆驼”护明长城

  在保护长城的道路上,内蒙古可谓“绞尽脑汁”。11日,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局披露,当地之前在茫茫的锡林郭勒大草原采用“马背文物保护队”一举成名后,近日又实行“万峰骆驼”保护长城的举措,引发民众瞩目。

  启用“万峰骆驼”的这一区域,是位于内蒙古中西部的阿拉善盟,该盟亦被外界称为“中国骆驼之乡”。

  内蒙古文物局副局长王大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地有此想法,是从今年的10月份开始。该盟文物局结合当地牧民在大漠深处饲养万峰骆驼、日常放牧生活离不开骆驼的的实际情况,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由基层牧民参加的“驼峰长城文物保护队”。

  这支保护队在阿拉善左旗文物局领导下,基层队员来自8个苏木,共有31名牧民组成,负责保护、宣传、巡查阿拉善左旗境内的明代长城、汉代古墓、西夏石窟寺等100余处重点文物。

  据悉,位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明代长城段中,与宁夏银川城相连接的三关古长城最为知名。明王朝为边防安全,在三关口筑长城(明称为边墙)、设关隘,成为当时宁夏镇城防的“四险”之一,后几经重修、增筑。三关口绵延纵横的长城与墩台、烽火台左右联属,有西控大漠,扼咽喉要道之险。

  王大方告诉记者,“驼峰长城文物保护队”在保护方式上,一是建立了联防制,各队员之间可以互相打电话联系,并且建立巡查档案备考。二是采取考核聘任责任制,负责对各个文物看护点巡查。三是分工合作到人,文物局对每人进行考核,给予奖励。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