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以历史的名义加强汶川大地震的文物保护

5月2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刚刚发生10天,温家宝总理在重返重灾区北川考察时就明确指出:要再造一个新北川,北川县城可以作为地震遗址保留,并成为地震博物馆。北川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要保护好羌族特有的文化遗产。在前一天,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主持召开国家文物局抗震救灾重庆现场会。5月28日,国家文物局及时在成都召开地震遗址博物馆规划论证会。以历史的名义加强汶川大地震的文物保护,已成为一种历史责任。

汶川大地震后,山河同悲,大爱至深。以历史的名义加强汶川大地震的文物保护,同样应提上议事日程。大灾以后,北川县羌族博物馆展厅、文物库房及办公室全部垮塌,一片废墟!除在绵阳博物馆文物中心库房代管的珍贵文物外,805件红军文物、羌族民族民俗等文物全部被埋于瓦砾之中。地面文物也遭震毁,文物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应及时组织起地震灾区文物保护专家组,指导、规划地震灾区的文物保护工作,进行及时的文化遗产抢救;应强化救灾过程中的文物保护意识,加大对灾区的文物保护的经费支持力度;应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先进技术按专业标准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对稍纵即逝的有重要价值的非物质文物遗产,精心组织抢救性保护;应组织全国文物保护、规划、考古、博物馆、历史等专业队伍,对地震灾区的文物保护工作给予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应开展重灾应紧性文物保护的决策应对系统的探索和研究,以建立抗灾性文物保护的长效机制。

留存地震遗址,保护灾情实物,见证大爱史实,守望精神家园,规划和建设地震遗址博物馆,已是题中应有之义。“以生命的名义珍爱生命,以不屈的精神重建家园”,是地震遗址博物馆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之下,可演绎成“地动山摇,遗址为证”、“紧急应对,奋起救援”、“珍爱生命,不屈不挠”、“大爱无限,江河动容”、“畅通信息,重视科技”、“科普为先、科研为重”、“挺起脊梁,重建家园”、“人与自然,永恒话题”等副主题,建立相应的展区和展馆,努力凸显定格和警示、真实和完整、见证和启迪、纪念和缅怀、保护和探索、科普和科研等主要功能。在那里,可有令人震撼的遗址馆、特大灾难的纪念碑、地震知识的普及厅、气壮山河的爱心柱、缅怀亲情的凭吊栏、催人奋起的影视屏、塑造灵魂的文艺苑、国际灾情的信息库……在那里,庄严肃穆,正视灾难,重识生命,涌动爱心,守护安宁,净化心灵。

在刻骨铭心的特大灾难之后,依然前行着民族灵魂的不屈。以历史的名义记忆历史,以神圣的责任保护文物,从中正可以映照出坚挺的生命脊梁和不屈的民族灵魂。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