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青铜峡全境树立长城界桩亮明文物保护范围红线

  近日,宁夏青铜峡市文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长城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对全市境内长城遗址树立文物保护界桩250个,亮明了境内68千米长城墙体、34座烽火台、3座关堡的文物保护范围界线,夯实了全市长城遗址文物保护工作。

  青铜峡市境内的明长城(青铜峡段)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墙体位于贺兰山东麓,北起汝龙沟,南迄芦沟湖,全长68千米。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后经历年增建、修茸,形成以墙体、敌台、烽火台、关堡、壕堑等构成的军事防御体系。该市境内的长城墙体、烽火台、关堡分布范围广、点多、线长,实施保护难度较大。近年来,随着工程建设、农业开发与长城保护的矛盾日趋突出,全市境内原有15处文物保护标志碑不能有效标识长城墙体(烽火台)外侧50米保护范围,通过树立长城界桩,亮明全市境内长城保护范围就显得十分必要。

  青铜峡市文物部门严格按照国家文物局《长城保护“四有”工作指导意见》,多次深入市境长城沿线实地勘查,科学布局保护界桩地点。文物工作人员历时一周时间,深入市境贺兰山东麓、甘城子、玉泉营、大坝营等长城遗址分布区域,人拉肩扛将一个个刻有“长城界桩”字样的界桩栽在了长城沿线,亮明了长城保护范围,进一步提升了长城保护管理水平。

  近年来,青铜峡市在做好树立长城文物保护标志碑、选聘长城文物保护员等“四有”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宁夏长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争取境内北岔口长城抢险加固工程项目;建立宁蒙毗邻地区长城保护联席会议及巡查机制;通过举办长城摄影图片展、长城徒步公益活动、制作电视宣传片、编发长城保护微信等形式广泛开展长城保护宣传活动,激发社会各界参与长城保护的积极性,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长城保护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