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门脸”年久失修亟待维护 已列入维修计划

  涵虚牌楼位于颐和园东宫门外,被称为颐和园的“门脸建筑”。但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吴晓平发现,这处世界文化遗产的“门脸儿”年久失修,亟待维护。

  今天上午,园方表示已经关注到涵虚牌楼的状况,目前已经上报北京市文物局,列入了2017年的维修计划。

  发现 牌楼年久失修 近观有些破败

  四柱三门三楼的涵虚牌楼始建于乾隆年间,光绪年间拆除重建。因上刻题字为“涵虚”,所以称涵虚牌楼。牌楼前矗立着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的石碑,时常有游客在此排队合影,但行摄匆匆的游客,很少会注意牌楼的细节。

  近日,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会员吴晓平指出,涵虚牌楼已经“惨不忍睹”。牌楼的地仗开裂,彩画难以看清,沥粉贴金脱落,枋心脱隼变形……让人难以想象这是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的“门脸”建筑,真该修修了。

  近日法晚记者(微信公号:fzwb_52165216)在现场看到,确如吴先生所说,牌楼远望尚好,近观则有些破败。

  例如涵虚牌楼的油灰地仗存在明显脱落及多处开裂,导致木材暴露在外。油灰地仗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是由砖面灰(对砖料进行加工产生的砖灰)、血料(经过加工的猪血),以及麻、布等材料包裹在木构件表层形成的灰壳,主要起保护木构件的作用,是油漆的基层。

  除此之外,地仗上面的彩画暗淡无光、毫无生气,贴金也有脱落。

  吴晓平先生认为,颐和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涵虚牌楼又是门脸建筑,应该得到精心的维护。

  回应 园方已将其列入2017年维修计划

  今天上午,记者致电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文物部的工作人员透露,颐和园的文物项目他们每年都有监测,不会没有人管理。一旦发现文物需要修缮,会逐级上报有关部门,这项工作具体由建设部负责。

  随后记者致电公园建设部,工作人员说,他们已经关注到东宫门外涵虚牌楼的状况,已经上报北京市文物局,列入了2017年的维修计划,目前正处在施工图的编制阶段。感谢市民对颐和园的关心。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