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展文物保护修复技艺 百位“医生”为文物“疗伤”
2015-10-08 22:31:39 作者:黄颖 来源:新京报 已浏览次
今日起至11月15日,故宫神武门城楼展厅内,将有43件已被修复好的故宫文物集中亮相,以图片与实物对比、文字介绍等方式,讲述它们在文物修复专业人员手中,“旧貌换新颜”的过程。
故宫“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今日开放,观众可凭故宫门票进院参观。
上千碎片绢本修复得无丝毫裂痕
紫禁城历经明清两朝,如今是一座将满90周岁的博物院。伴随故宫院藏180万余奇珍异宝的,是世代相传的文物修复之法,分门别类各有诀窍,同时,科技的进步也为文物病害诊断及预防性保护提供支撑。
故宫将上述两者称为“古法”和“今术”,并建起一座全国最大的“文物医院”,其中的100多位“医生”中,有老一代非遗传承人,也有全国优秀大学毕业生。
“诊疗科目”为以古字画装裱修复、古书画临摹复制、青铜器修复及复制,以及古代钟表修复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代表的十余个门类。
今日起,将有43件从故宫的“文物医院”康复的“患者”现身神武门城楼,现场展示的同时,还有图文并茂的“康复报告”。
进入展厅最先看到的,是高4米多,宽近3米的董诰山水贴落,原在乾隆花园符望阁内,绢本曾散落为上千碎片残损不堪,但经修复师巧手如今已无丝毫裂痕。
还有一件仿灵芝硬木炕桌,刚“送医”时几乎散落成碎片,一个多月清洗、整形、拼接等,变得清亮端庄。
对这43件文物及其“康复”过程感兴趣的观众,可从今日至11月15日凭故宫门票进院免费参观,无需另行购票。
下载APP随时鉴赏 3D展示触屏体验
此次在故宫神武门展厅集中展示的文物技艺共11类,为古书画装裱修复,古书画人工临摹复制,木器、实验室、纺织品、漆器、青铜器(金属文物)、陶瓷修复,囊匣制作,钟表和百宝镶嵌修复。
进入展厅前可扫描二维码下载“故宫文物修复展厅”APP,通过3D技术全方位鉴赏已修复文物,并用手指触屏体验修复过程,甚至可以选取细节,仔细鉴赏。
工作人员介绍,在用户手指触碰的过程中,应用了多光源照相、细节观察、修复过程动画等多种交互手段,形象地展示不同文物的修复过程,让观众把看不完的展览“用手机带回家”。
故宫文物保护修复技艺发展历程
明清
设立内务府造办处及各地州府制造局等机构,囊括全国各项工艺的能工巧匠。
清朝覆亡后
匠师散落民间,大部分集中在崇文门南小市,开铺子、打工。
20世纪50年代
故宫博物院组建文物修整组(后更名为文物修复厂),请回一些匠师:如古书画修复名师孙承枝、铜器修复名师赵振茂、书画复制名师金仲鱼等。
1988年
故宫博物院成立文保科技部,业务构成分两大部分:沿承和挖掘传统保护修复技术;设立现代监测、分析实验室。
发展至今
故宫的文保科技部,一百多位各类文物保护修复专业技术人员,为全国最大的文物保护修复机构。
■ 讲述
62岁非遗传承人:猪皮制胶修复家具
2013年“平安故宫”工程实施,考虑到故宫院藏文物种类繁多、材质多样、工艺复杂,自有力量相对不足,提出了“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项目,以“下订单”的方式吸纳老字号企业与非遗传承人合作修复文物。
北京同兴和古典家具有限责任公司是接到“订单”的企业之一,为故宫修复硬木家具。头发花白的王来凤作为“同兴和”非遗技艺第七代传承人,已“入宫”修了两年多文物。
“第一件家具让人大吃一惊”,王来凤记得是件红木小炕桌,破败散落不说,还缺了一个压板,其他部分零件也有散落,“谁能想到宫里的东西是这个样子?”
每件家具修复都要经过木工、雕工、油工三个步骤,文物属性使得它们与现代技艺“格格不入”,“不能用现代的胶”,而是得靠老工艺用猪皮等熬制;修好了也不能按现代的流程刷漆,“老规矩要擦蜡”。
最难的是怎么让面前的家具零件们恢复原貌,“没有图纸,也没有参考样式”,王来凤只能靠着40多年的古典家具修复经验,随着手上的各个部件“一点点捋着来”,包括配置缺失的零件。
此次参展的仿灵芝硬木炕桌,是她和同事们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修好的,刚见面时,这只木桌更像一个弃置的板凳,表面断裂磕缺裂缝均有,黑色木质被灰尘覆盖成灰白色,灵芝状的桌腿和配饰在身边七零八落。
“哪有什么整体效果”,王来凤和同事们按着经验先是除尘清洗,再用绳勒方式挤压整形,拓印出木桌图样后补配磕损缺失的部件,最终整体组合粘接,再打磨烫蜡修饰后,才能有如今展柜中柔亮内敛的皇室家具。
这两年多修过的20多件故宫家具,几乎都要走上述流程,让这位62岁头发花白的老人“压力山大”。
■ 支招
两特展遇十一 “进宫”勿忘预约
前有人气爆棚,高峰期排队6小时的“《石渠宝笈》特展”;后有“故宫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再加上日益临近的中秋、国庆假期,故宫的游客压力与日俱增。
“‘大考’即将来临”,昨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往年统计数据显示10月2日故宫会迎来人流最高峰,峰值数据可达18万人,2012年之后逐步下降。
他提示“十一”期间有参观计划的观众尽量通过网上预约,合理安排出行时间,错峰出行。
今年已启用的“8万人止票”等措施将面临挑战,两大特展会带来一定困难,单霁翔表示会通过分流预约门票时间、滚动提醒等一系列组合拳保证实现限流目标,为游客提供良好参观环境。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