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物古迹来说,冷冷清清也是一种幸运
2015-10-08 09:03:23 作者:靳畅栋 来源:红网 已浏览次
在喧闹的十一小长假快收尾的时候,有人把目光聚焦于冷门的历史文化景点,在各地景点被人群攻陷,目之所及只能看到人从众的假期里,历史文化古迹的尴尬境况反而更容易被发现。
与热门景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历史人文景点门可罗雀,冷冷清清。比如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与长城、故宫、十三陵、天坛、颐和园等同为世界文化遗产,门票至今只有30元,但它的日均游客量只有400多人,来此参观的游客全年加起来还不及北京故宫四天多。(10月6日中国广播网)
试想一下,在如火如荼进行着的的朋友圈旅游摄影展里,到处是风光旖旎,到处是气象万千。这时候突然出现一张游览猿人遗址的照片,主人公与猿人头像亲密合影,或是直接来张自拍,是不是显得有些搞笑和不合时宜?诚然,只存在于朋友圈中的旅游缺乏内涵,而游览历史文化古迹更可能是一种慎终追远的谋心之旅。但是这个假设却反映了普遍的大众心态:平日里饱受各种工作生活重压的人们,好不容易有一个相对较长的闲暇时间,如果要出门旅行,大家更倾向于一些娱乐性强的项目,那些风光秀美、好玩儿又不需动脑的景点最能放松身心,自然是最佳选择。而很多人是根据景区的知名度和各种旅游攻略来做选择的,像周口店猿人遗址这种景点,很难出现在人们的计划中。
游览自然风光对人们的知识程度没有任何要求,而游览历史文化古迹是有门槛的。与热门的故宫、长城相比,周口店猿人遗址除了文物古迹之外,基本没有自然风光,也缺乏娱乐元素。要想进入文物古迹的世界,需要具备一定程度的历史知识,还要有足够的兴趣和耐心。这样一来,不仅在假期,就是在平时游览历史文化古迹的人数也远远比不上热门景点,所谓冷清其实是一种常态。
但是应该看到,单纯从游客数量来评判景区价值是不客观的。因为历史文化古迹对游客有较高门槛,也因为其严肃性和知识性。所以进入其中参观的游客普遍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他们可能是中高级知识分子,可能是历史专业研究生,可能是艺术家……而他们在参观之后所产生的精神产物和学术灵感虽然无法统计,但不应忽视,这应该是历史文化古迹真正值得重视的价值。
有观点认为历史文化古迹之所以被冷落是因为“打开的方式不对”。没有在古代与现代之间建立起文化联系,没有用时尚和社交的方式勾搭游客,我认为这些观点对于历史文化古迹的营销有一些启示,必须承认,许多历史文化景点在管理服务方面确实有很多问题,比如收费较高、景点单一、管理混乱、设施简陋,把一部分有热情的游客挡在了门外,这些问题都亟待改善。但是绝对不要为了迎合游客而刻意遮蔽文化内涵或是盲目增加娱乐项目,这样不仅显得不伦不类,而且也让景点的学术价值大打折扣,本末倒置的结果很可能是吓跑了意中人,也赶走了追求者。
对于古迹来讲,热闹反而不是什么好事。联想这几年的新闻,“记者去故宫走一圈挤破裤子”、“长城内外人海茫茫”……这些可怕场景要是出现在历史文化古迹,势必对于文物保护带来极大挑战。加之当前游客素质饱受诟病,很难保证刻字留言、乱扔垃圾等现象不会出现在文物古迹上。所以,对历史文化古迹来说,冷冷清清未尝不是一种幸运啊。
责任编辑:小明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